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時事  > 封面故事 2022 年 03 月 13 日

逾800院舍爆疫 另類「隔離營」 護理員死守實錄

第五波疫情肆虐近兩個月,至今未有見頂迹象,政府沒有加大力度爭取運用十三間私家醫院參與抗疫,反而向遍布各區合計逾千間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下手,着他們自行處理院內的輕症確診者,以及接收合適出院的院友,但事後不少院友被發現原來未完全康復,甚至未由陽轉陰。
此舉如同把不設防的院舍,變作另類「隔離營」,但相關部門卻沒有同步提供足夠防疫物資,導致超過八百間院舍瞬間淪陷,當中不少已有八成院友確診,甚至全數員工染疫。至於死亡數字亦驚人,第五波疫情累計最少一千七百多個死亡個案,逾半正正是院舍長者。
本刊追訪多間爆疫院舍,揭開一班護理員如何死守抗疫,他們只能用浴簾和風扇自製「負壓房」、保護袍缺貨,就穿雨衣頂上;有老闆做到確診仍要死頂,大部分職員要一個對十幾個確診者,又餵食又換片,更要打醒精神留意老人身體狀況,目的只為救得一個得一個。

西環新萬福護理院及黃大仙彩雲居護老院,先後發生爆疫,有員工及院友的快速測試均呈陽性。

 

「由發現一個員工及一個院友染疫開始,數日間幾乎所有員工及近半院友已出現感染徵兆。院舍由原本十多人上班,最嚴峻時僅餘三人可以留守院舍照顧三十名院友,其中一人更為清潔員,即是只有我跟另一名員工,分開照顧染疫和無事的院友,且連續多日都沒離開。」一名安老院的院長向本刊描述近一星期院內情況。

院長親身餵飯換片

院內劃分隔離區和未受污染區,院長跟留守員工各自負責餵飯、換片、替不能自理的長者抹身,時刻察看院友身體狀況,因他們深知不少老友記身體虛弱,一旦受感染,很可能經不起這一疫。
但噩夢仍然到臨,留守職員向本刊說:「一名中風院友,只餘兩顆眼球可轉動,平日已插滿喉,一旦發燒便很危險,結果染疫不久便過身。他是我們第一個收回來的院友,剛入住時很憔悴,我們天天跟他聊天、替他掃痰轉身,慢慢地精神起來。今次院內一爆疫,我們為了保護他,刻意騰空七張牀,把他單獨留在房間,但無奈最終仍受感染。」
看着生命在眼前的流逝,院長歎謂:「第五波出現社區爆發以來,我們謝絕家屬陪診,禁止員工跨家庭聚會,天天做檢測,做足預防措施,想不到結果都是失守。」
另一間位於紅磡的小型安老院上月底也爆疫,二十多名院友逾半染疫,院內僅有八名職員,但六人快速測試已呈陽性,同一時間老闆敏姐及其丈夫亦受感染。

本港八成安老院已爆疫,專家估計每五名院友便有一人染疫,不少留守的護理人員差不多廿四小時都要穿着保護衣防感染。

 

多間院舍的抗疫物資就快用完,急切補充口罩、保護衣及消毒用品等。

 


「已沒有人手可調配,我和僅有的職員只好死頂上陣。幸好大家無人發燒,一起將受感染的院友與其他人分開,讓室內空氣流動。之後各自分工照顧院友起居。」敏姐說。可是,她們極度缺乏物資下,分開感染區和非感染區的方法,只是掛起浴廉和開動吊扇,自製「負壓房」,充當臨時隔離室。
提起院內人員,敏姐紅着眼說:「護老院本身是厭惡性行業,好少人肯入行,她們染疫仍肯留在院舍幫手,都是講一個情字,心裏都有服務老人家的志願,擔心院友捱不過這關。」
第五波疫情在今年一月底開始殺入院舍,至二月十二日有四十多間中招,接着便幾何級增加,全港一千多間院舍之中,至本周一中午已有近九百間有人受感染。當中,六百七十三間為安老院舍,佔全港安老院舍比例逾八成四,涉及一萬四千名院友,以及四千多名員工。
有院舍更出現逾八成院友確診,亦有院舍全數員工染疫。院友死亡數字亦驚人,按衞生防護中心公布,至周日凌晨,第五波疫情共有一千七百九十四死亡個案,當中五成八正正是院舍內的長者。

 

 

多間安老院在資源有限下,用土炮方法以浴廉或帆布自製隔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