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穩控疫情 首要穩住民心
香港經歷了相當混亂、甚至瘋狂的一周。首先是確診個案升至連續多日都超過五萬宗的水平,而且大家都深知有關數字仍屬低估,許多快測陽性、但病徵輕微的市民,都選擇自行服藥居家抗疫,未有向當局呈報或湧到早已被迫爆的公立醫院求診。相關死亡數字亦持續增多,大部分是未完成接種兩劑疫苗的長期病患長者,超過八成安老院舍已淪陷,有愈來愈多院友及職員染疫。
未有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市民,也被真真假假的街市、超市及藥房斷貨傳聞所逼瘋。最初是瘋搶新鮮蔬菜,之後輪到新鮮豬肉、牛肉、凍肉、罐頭、食米、麵包、即食麵,還有止痛藥、連花清瘟膠囊及快速測試套裝等,無所不搶,樣樣缺貨。再加上陸續有店舖提早或間歇性關門,食肆自禁堂食或關閉部分分店,當局還未下令「禁足」,市民感覺已猶如「封城」。

上水屠房早前爆疫後,內地派救兵來港支援,坊間即傳出食環署妨礙內地屠宰員開工,雖然當局事後有澄清,卻被指太遲、太慢兼太公式化。
其實在中央與廣東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類食品及生活必需品已陸續恢復供港,各種抗疫物資更是源源不絕地大量送到,但由於有愈來愈多運輸工人、餐廳職員及屠宰員染疫或須居家隔離,才產生香港出現供應短缺、斷貨斷糧的假象。最大問題是當局遲遲未有澄清或提出解決方案,令市民更為恐慌,對政府更為不滿,不利社會穩定和各類穩控疫情措施的有效執行。
香港不夠護理員、屠宰員及醫護、檢測人員?中央可以派來。香港缺乏隔離檢疫及治療設施?中央立即幫你起,青衣方艙醫院七天就起好了,但旋即又傳來各類真假難分的謠言與批評,包括質疑內地醫護人員在港非法行醫及使用未經註冊藥物;指稱方艙醫院蹲廁間隔「冇遮冇掩」,缺乏私隱兼不衞生;指控食環署妨礙內地屠宰員開工;以及聲稱立法會正緊急開會立法以實施「禁足」等等。
政府及有關當局雖有就上述謠言作出澄清,但往往做得太遲、太慢、太公式化,也不是所有市民都接收到有關官員訊息。加上部分官員與專家的說法經常自相矛盾、前後不一,令部分市民對政府的澄清抱持懷疑態度,甚至認為「信政府,不如信自己」,令當局的解說成效大打折扣。
早於反修例黑暴風波,特區政府的公關輿論短板經已表露無遺。政府之後做過一些工作,包括整頓港台、查封部分專門製造假新聞的反中亂港媒體、加緊打擊網上的鼓吹港獨及煽動仇恨言論等,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說好了的打擊假新聞法案,至今仍未見影。在宣傳及解說政府政策,推廣正面訊息,引領社會各界團結方面,更近乎毫無寸進,在疫境中甚至有每況愈下之勢。
香港要戰勝第五波疫情,不能只靠醫藥及中央援助,還要打好自身的輿論戰,穩住民心,包括更清晰地解說何謂「動態清零」及其需要性、盡快釐清全民檢測及相關的禁足措施、及時和準確地發放各類必要公共服務與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情況,以及嚴打與疫情相關的假新聞和假消息,上下一心,團結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