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援抗疫反應慢 私營醫院各有說法
政府發起總動員抗疫,中央亦出手派出救援隊來港,但本港私營醫院被指反應慢,部分甚至仍堅持拒絕接收發燒病人,有袖手旁觀之嫌。直至李嘉誠基金會上周六宣布,首階段捐出三千萬元支援私家醫院接收公立醫院非染疫病人,並表示養和醫院、港怡醫院和中文大學醫院已參與計劃後,其他私院才跟風有所回應。
有私院負責人呼冤,指私院負壓病房少,人手又緊絀,加上曾有私院因有人確診,令很多同事要檢測或檢疫,影響服務。他們建議醫管局可運用現行公私營協作計劃,將一些腫瘤手術,做內窺鏡,電療,化療,治療骨折等病人轉介到私院,病人只需繳付在公營醫院的費用,這樣可發揮私院所長,又可騰出更多公院牀位。
不過有醫療界人士說,當公營醫院冧檔,私院仍以沒有負壓病房等各種藉口拒收新冠患者,實難服眾,事關疫控專家都認為,輕症患者可以家居隔離,又或可送亞博社區隔離設施,兩者都是沒有負壓病房設施,為何私院仍要浪費更好的醫療設施不用呢?有人質疑,背後或許想逼政府多購買私院牀位。


港怡(下)、養和(右)及中文大學醫院,是首批參與李嘉誠基金會支援私家醫院接收公立醫院非染疫病人計劃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