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防疫及谷針 為變奏做好準備
由Omicron與Delta引發的第五波疫情,過去兩周似有失控之勢,每日均錄得過百宗本地感染,本周一更暴升至超過六百宗確診,遍布港九新界各區,「梗有一單喺左近」。當中不少為源頭不明個案,還有上下垂直傳播及屋邨集體感染。過往令市民聞風喪膽的強檢、封廈、封區、隔離及撤離新聞,現已變成了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政府已多番收緊社交距離限制及擴大疫苗通行證計劃,但隨着農曆新年出現的大量跨家庭聚會,估計今波疫情還遠未見頂。特首日前宣布在港重設「火眼實驗室」及向全民派發快速測試包,更多的檢測肯定會發現更多的確診,香港隨時會像外國般每日錄得數以千計、以至萬計的個案。
抗疫疲勞加上經濟受損,部分市民開始質疑本港奉行的「清零」政策是否仍切實可行,是否最符合香港的經濟及民生利益。尤其過去兩年一直嚴謹抗疫的新西蘭,近日也宣布將逐步解除封城及封關政策,準備讓國民重過正常生活和重新接受旅客,令港人羨慕不已。

香港「與病毒共存」的時機未到,港府現在能夠做和必須做的,就是繼續全力谷針。
事實上,隨着Omicron等變種病毒的「毒性」減弱,朝着「風土病化」的方向發展,人類終須要學習與新冠病毒共存,關鍵是要準確掌控變奏的時機和風險。正如許多專家指出,香港要改行「與病毒共存」政策,首要是大幅提高疫苗接種率,以免重症及死亡個案隨着解封而幾何式爆升,繼而拖垮本港的醫療系統。
新西蘭之所以能解除封鎖,主因是其疫苗接種率幾近全球最高,其中合資格接種人士逾九成經已打針,全體國民的完全接種率(即最少打齊兩針)亦達七成七。反觀香港的完全接種率只有約五成,許多最高危、最有迫切性接種的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因種種理由而堅拒打針,讓幼童接種疫苗的計劃才剛開始。加上香港之前的「清零」政策尚算成功,曾感染痊癒而擁有抗體的市民比例極低,遠遠未達到可「與病毒共存」的水平。
香港改變抗疫政策的另一先決條件,某程度與科學無關,而是基於政治及經濟上的考量。香港是中國一部分,特區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民生,均與祖國內地環環緊扣,密不可分。若香港改行「與病毒共存」,但內地堅持「清零」,即等於兩地通關無望,其經濟損失難以透過恢復海外通關補償,在政治上也須承擔違背國策、吃裏扒外的批評,影響香港的長遠政經發展。
隨着北京冬奧完結,以及內地的整體接種疫苗突破九成,中央政府早晚也會檢視現行的嚴厲「清零」做法,屆時港澳兩個特區才有條件改行「與病毒共存」。因此港府現在能夠做和必須做的,就是繼續全力谷針,為日後跟隨內地改變抗疫政策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