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好在有盆菜
「應該不會做盆菜了,團年飯都未必做得切啊!」一個多月前,問富嘉閣大廚基哥農曆年將會推多少款盆菜,當時已有很多熟客訂了檯吃團年飯,他說:「仲食盆菜咩,個個都出來食飯啦。」
猶記得上個農曆新年,政府突然頒下晚市堂食禁令,不少家庭為團年飯、開年飯傷透腦筋,酒樓食肆更無奈,當時疫情肆瘧已一年,能吊命已經很好了,詎料全年最旺市之時卻不准做晚市,等於被趕入窮巷。窮則變,變則通,眼見宅經濟下外賣大流行,索性做盆菜幫補禁堂食的重大虧損。結果,上年盆菜賣個滿堂紅,而很多人家中也無端端多了幾個不銹鋼盆或大砂鍋,都是吃完盆菜的「後遺症」。
回想那些日子,做冬、聖誕、元旦、團年、開年,居然都是吃盆菜,朋友相聚也不再費煞思量,一句「盆菜啦」,結果由十二月至二月,吃過來自不同食肆出品共八個盆菜,內涵其實都大同小異。當時曾說,盆菜遲早會成為香港的風土菜。想不到,一語成讖。

經過四波疫情折騰,確診人數大減,通關亦在望,香港人本來以為終於守得雲開,人人準備一洗終年的悶氣,開開心心送牛迎虎,籌謀團年日子,工展會之後再去年宵花市選購開運年花。怎料Omicron變種病毒株殺來,政府今次出手「快、狠、準」,除了所有食肆晚市禁堂食之外,還關閉包括酒吧、戲院、健身室等處所。
食肆和市民都措手不及,但飯始終要食,年也要好好的過,坐困愁城不是香港人的品性。於是,又想起盆菜,盆菜廣告一日之間如雨後春筍,香港人不愧善於應對突變的時世!
基哥當然也是腦筋很會急轉彎的前輩,慣對風浪,迅即推出三款供四至六人食用的不同價位盆菜,一如市面其他盆菜一樣,有鮑魚的收費最高。
從前盆菜不常吃,是圍村喜慶的大型飯聚,平生第一次吃盆菜就是年初三在新界圍村吃的。多個大鐵鑊同時開爐,當年用的已非傳統木盆,而是撞凹了多處的銻盆,但風味相當道地。記憶中墊底是蘿白、豬皮、紹菜、鯪魚球、蓮藕,然後堆上豬腩肉、豬手、豬脷、白切雞、蠔豉等,卻沒見過鮑魚,如今吃鮑魚有如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