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增高針
「身高、體重」向來就是兒童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間中也會有父母因為小朋友的身高問題前來諮詢。「他是否很細粒?」、「她在過往的一年好像沒有長高!」、「 可以打增高針嗎?」今次就讓我跟大家討論一下。
影響兒童生長體格原因?
兒童要有一個健康的生長體格,除了要有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和足夠休息以外,小朋友的身高也會受到父母的遺傳基因和內分泌系統所影響。在小朋友踏入青春期前
的身高增長,甲狀腺素和生長荷爾蒙起了重要的作用。
什麼為之太矮?
高矮雖然是相對,但其實也有客觀的定義。醫生要界定兒童有否患上矮小症,會參考生長線(Growth Chart),即不同年齡兒童的高度中位數。若孩子身高處於生長線三個百分比或以下,便屬於矮小症患者。如果家長關心小朋友的高度,可以定期四至六個月為小朋友度高。一般四至十歲青春期前的兒童,每年會增高四至六厘米。如果家長發現子女比同齡小朋友矮小,或者生長速度比較慢,建議及早找兒科醫生檢查一下,看看有什麼病因。
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分為非病理性或病理性。非病理性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個人成熟較慢、發育遲緩和不明原因的矮小症。而病理性的原因包括:出世時體重過輕、營養不良、患有長期病如慢性腎病、還有基因或染色體變異、甚至是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不足或者生長激素缺乏等等。
「增高針」真的存在嗎?
大家所聽說的「增高針」,其實是注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是由腦下垂體前葉所分泌。經過血液運送到肝臟和身體各個主要器官,尤其是骨骼和肌肉細胞,刺激生長。除此之外,生長激素還能調節糖分和脂肪的新陳代謝。
增高針(生長激素)在醫學上可以用於治療不同原因的矮小症。除了會應用於生長激素缺乏症外,現時也可用於慢性腎衰竭,綜合症如特納氏症、普瑞德威利症候群、SHOX 基因缺乏;以及不明原因矮小症和出身少於胎齡而長得較矮小的小朋友。但是在使用藥物之前,醫生會為孩子作出詳細的檢查和評估,找出矮小症的原因,再決定是否適合用藥和決定藥物的劑量。
生長激素的副作用多嗎?
生長激素用於治療矮小症已有三十多年歷史,它們的療效和副作用也有足夠的科學研究。有少部份小孩會出現不良副作用,例如頭痛、關節痛、水腫、高血糖等。有些可能會出現良性顱內高壓而引致頭痛和嘔吐的症狀。這些副作用一般在停止治療後便會消失。不過也有非常罕見但嚴重的情況,如股骨頭骨骺滑脫,那便需要手術治療。不過總括而言,注射生長激素來治療矮小症一般也是安全的。
最後,個子矮小並不是問題。我們擔心的是這些較為矮小的小朋友背後是否有病因而影響到他們的成長。如果家長對兒童的成長發育有任何疑問,建議及早諮詢兒科醫生再才作評估。

徐梓筠,兒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