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劉偉恒親爆曾想自殺
電影《王家欣》和《某日某月》的導演劉偉恒,入行初期分別於商台和新城做DJ,當時香港興起韓風,他於是在電台節目開發一個新環節「韓流襲港」,主力報道及播出有關韓國歌曲,大受歡迎。
隨後,劉偉恒更有機會當導演,在娛樂圈發展看似道路平坦。不過,他原來都經歷過不如意,信奉基督教,並於一○受浸禮的他,早前在教會的一個分享會上,自爆在逆境時,曾一度看不開想了斷自己、結束生命做儍事。

一○年,劉偉恒加入九龍城浸信會,並受浸禮成為基督教徒;而早前,他就出席九龍城另一間教會舉行的分享會,訴說自己的經歷。

劉偉恒的分享主題是「由自編自導,到主編主導」,當中的「主」,當然就是主耶蘇。
患上抑鬱症
入行時,擔任過DJ主持電台節目的劉偉恒,之後還有機會執導電影,事業原本穩步上揚,但好景不常,他突然陷入逆境。早前,在「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泉堂」舉行的分享會上,他提到在商台工作的七、八年期間,經常都聽見有人說,電台是夕陽行業,隨着社會的變遷,聽收音機的聽眾會愈來愈少,令他計劃轉型。
自言從小體弱多病的他,性格較自悲,經常希望有機會備受注視,他憶述:「有日去片場,發現原來做導演好型, 可以在片場對所有人呼呼喝喝、就像一個人號令天下。我從小就愛寫作,於是心想如果自己寫的故事,能變成電影放上大銀幕, 那就很『巴閉』,當時產生念頭,莫非做導演是我的下一步?」
其後,劉偉恒認識導演彭浩翔和著名製片人張家振,並順利入電影圈發展,首個編寫的故事《木人巷》,還入選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之後,他首次執導、由譚耀文主演的短片《Mr. Right 》,又有機會入選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香港亞洲電影節,以及法國的電影節,一帆風順。
工作上有一點成績,人也變得自負。可是,好花不常開,於○八年,他創作的《王家欣》電影劇本遭遇觸礁。原本《王》片的投資者已應允出錢,當一切計劃落實準備開拍之際,卻遇上合拍片潮流,投資者覺得此片不合適內地的巿場,所以計劃被逼暫緩,令開拍的日子遙遙無期。而原本答應演出的歌手,都推辭了主角的工作,使他感到萬分沮喪,一時間圍繞自己的事變得一團糟。
在分享會上,劉偉恒娓娓道出:「原本順利的人生,遇到這些情況當時不開心,相信我當時有抑鬱症,加上當時感情有轇轕,(情緒)開始爆煲!我不知怎樣處理,導致有嚴重失眠,服藥份量不斷增多,後期一日要服用兩粒安眠藥,而且有少少自殺傾向。我居住的地方有露台,曾打算既然人生不如意,不如簡單地跳下去便算;但,樓下是停車場,若掉下卻不死,怕影響父母要照顧我。」

經歷人生低潮後,劉偉恒已不再追求名利,反而覺得家人是最重要。同是基督徒的太太王沛然,為她誕下兩個女兒,一家四口生活美滿。

劉太王沛然原來是傳媒人,曾擔任有線新聞台及財經資訊台的節目主持人,二人於教會認識,他表示未結婚前,太太一直陪伴度過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