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菜不紫
學生時代已經聽聞蒲台島的紫菜最靚,當年在碼頭附近的士多買了兩張回家,雖然帶海水味相當不俗,但事前已浸出一堆沙,沖洗多次後進食依然咬到沙粒,真不爽,因此對蒲台島紫菜的印象打了折扣。
蒲台島紫菜都是細小的,採了一大堆壓平曬乾變成一餅餅,僅比幾張紙重一點。別說第一次吃蒲台島紫菜一口沙,有些潮州店子的紫菜四寶河,牙齒偶然都磨到沙粒,才不再對蒲台島紫菜有反感。
直至近年才知道公司一位兼職清潔女同事Candy是蒲台島原居民,她假日在島上經營有麵食的士多,於是隨她從香港仔坐船前往。闊別經年,記憶模糊,除了碼頭一帶,綠水青山,好像風貌依舊。到她的士多吃過紫菜餐蛋一丁,特別有風味。

又有一天,她在嶙峋崖岸掘了一堆魔鬼綠的鬼爪螺送我,教我用鹽水烚熟吃,鮮味到不得了。第一次嚐鬼爪螺只是近幾年的事,不在香港而是在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價錢比大蝦還要貴,但驚覺原來如此滋味,當時以為此物是歐洲特產,卻不知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蒲台島也有此寶貝。或許多了本土情懷,總覺得好味過歐洲的。
識人真好,但鬼爪螺不常有,紫菜卻是眾所周知的特產,直至Candy說,才知道紫菜有不是野生,更多是培植,當然野生矜貴得多。她給我的有野生和養殖的,難得是兩者都沒有沙,浸洗一兩次便可以了。曬乾兩種紫菜,舉起在太陽底下透光驗證,培植的顏色深沉偏墨黑,而野生的名副其實是悅目的紫,而培植的口感較滑,吃起來毫不費勁,而野生的柔中帶韌,但味道較濃。有得揀,當然是吃野生的,只是不好意思常請她慷慨分享。
上星期,她忽然塞了一小包雪到冰凍的東西過來,並囑咐要放雪櫃,原來是新鮮紫菜。深恐誤了鮮味,立即到香港仔波記買了魚蛋和肉丸,簡單的滾一個紫菜雙丸湯。只是新鮮紫菜並不是紫色的,綠得相當柔和,看起來很舒服,吃起來鮮而爽,有丁點草葉氣息,滋味不及曬乾脫水後的濃。不過,新鮮紫菜湯,喝起來感覺很清鮮。
奇怪了,紫菜是甚麼時候發紫?莫非艷陽把它的紫氣貴氣誘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