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醫療.健康  > 醫療檔案 2021 年 11 月 27 日

基因突變 雙重攻擊 多發性內分泌腫瘤

人體的內分泌由多個器官控制,如果一個器官出現腫瘤就有機會引起內分泌紊亂。
如果病人遺傳了疾病基因,加上自己基因同時突變,造成雙重攻擊效果,會引發多個內分泌器官出現腫瘤,出現嚴重病徵之餘,更有機會致命!今期由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為我們解構這種罕見的腫瘤。

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由基因突變造成,會引發身體同時出現至少兩個內分泌腺體病變。

 

二十三歲的高先生大學畢業後繼續升學,修讀碩士課程。去年底他偶然摸到頸項左側有一個硬實的小東西,初時不以為然,以為是睡眠不足致熱氣,以為調節好作息時間,休息足夠後便會消失。
然而,到今年初這個小腫塊逐漸變大,高先生的女友認為情況不尋常,力勸他去求醫。「我趁假期到住所附近的養和醫院門診見醫生,該位醫生觸摸我兩邊頸項作檢查,並為我抽血檢驗甲狀腺水平和建議我抽組織檢查。數日後收到醫院電話,指化驗報告發現我患有甲狀腺髓質瘤,轉介我見外科以及內分泌專科醫生作跟進治療。」高先生說。
接見的醫生認為甲狀腺髓質瘤並不常見,加上高先生十分年輕,故細心追問病人的家族病史,並建議檢驗與疾病相關的遺傳基因,結果發現高先生是帶有MEN2(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第二型)的致病基因突變。除了當前的甲狀腺髓質瘤需要治療外,他亦有機會出現其他內分泌腫瘤,需要再進行一連串檢查。
甚麼是甲狀腺髓質瘤?它和基因變異有何關係?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楊俊業醫生說,這是一種罕見腫瘤,只佔所有甲狀腺癌症的百分之一,超過四分之一由遺傳的基因突變引致,患者可能同時出現多種內分泌腫瘤,稱為多發性內分泌腫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簡稱MEN),MEN的腫瘤可以是良性或惡性,有機會分泌激素並導致徵狀,亦可以毫無徵狀,病情因人而異。

懷疑甲狀腺腫瘤需要照超聲波掃描,並配合抽組織化驗。

 

基因突變 易生腫瘤

「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分為一型及二型,這個疾病是由於基因變異引起,屬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ble disease)。
MEN1的基因變異位於第十一對染色體,令製造梅嫩蛋白(Menin)的基因出現缺陷,不能正常運作,這是一個抑制腫瘤的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可以抑制腫瘤發生,具有抑制細胞分裂、生長的功能。
MEN的發生是由於兩個等位基因同時出現變異,估計是患者從父或母遺傳了這個致病基因,加上患者本身的基因同時出現突變,『雙重攻擊』(Double hit)下,導致無法抑制腫瘤生長,因而容易出現腫瘤。」楊醫生解釋。
此疾病大多是從父或母遺傳致病基因,加上自己的基因突變所致,較少患者是由於父和母同時帶有致病基因而遺傳得病,所以非常罕見,MEN1的發病率為約每十萬人中有兩人。
MEN1患者受影響的部位,可簡稱為「PPP」。第一個P是副甲狀腺,患者會出現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引起副甲狀腺腫瘤(Parathyroid tumor),有百分之九十至百分百機會發生,導致患者副甲狀腺分泌過多,出現血鈣高、腎石、骨質疏鬆等。第二個P是胰臟腫瘤(Pancreatic tumor),約五成機會發生,患者會因為胰臟分泌紊亂而有不同徵狀,例如胃泌素過多導致胃潰瘍、胰島素分泌異常引致血糖低或升糖素過高引發糖尿病等。第三個P是腦下垂體瘤(Pituitary tumor),有三至四成機會發生,患者可能出現肢端肥大症、泌乳素分泌過多以致女性患者月經不準等。
此外,MEN1患者亦有較大機會出現皮膚良性腫瘤、腎上腺腫瘤、脂肪瘤等。

 

頸旁甲狀腺或副甲狀腺腫脹必須要及早求醫。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