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爭通關防反彈 病毒共存非選項
成員包括港澳辦、國家衞健委及廣東省防疫官員的內地專家組,上周末抵港考察四天,從入境管制、隔離檢疫、治療康復、個案追蹤、社區防疫及疫苗接種等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本港的防疫抗疫能力,以便中央和廣東省政府評估何時容許兩地恢復通關。
與此同時,早前因防疫理由而被拒親身前往北京出席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人大常委譚耀宗,今次則獲准如常上京,意味兩地通關已指日可待。這對於長期分隔兩地的中港家庭、已一年多未有正常面授上課的跨境學童、在港工作但家在內地的跨境打工仔,以及急需到內地處理各類業務的中港商人,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然而,與內地恢復通關也並非只有好處,而沒有代價的。為了取得內地當局信任,避免香港成為全國外防輸入的缺口,特區政府近月多次收緊了本港的防疫抗疫措施,包括將獲准豁免隔離檢疫的入境群組大幅縮減。有關做法除了為相關人士,尤其是外國使節及商界人士帶來不便,更可能影響本港的經濟運作及對外貿易。

內地專家組上周末抵港考察四天,全方位了解本港的防疫抗疫能力,以便中央和廣東省政府評估何時容許兩地恢復通關。
香港美國商會原會長泰娜,早前便因為不願遵從隔離檢疫規定而辭職。除着愈來愈多海外國家和地區,因應疫苗接種率上升而放寬、甚至取消所有入境隔離要求,來自海外、尤其是歐美地區的商界人士,在選擇業務洽商及開設地區總部地點方面或會有不同考慮。
嚴厲的入境防疫限制,除了影響海外抵港人士,也對本地居民生活造成問題。早前三名國泰貨機機師在逗留德國期間集體染疫,港府一度下令要同時隔離百多名貨機機師,令本港航空貨運業出現癱瘓危機。雖然有關隔離令其後已獲解除,但港府仍計劃收緊對貨機機師的檢疫規定,令香港出現「機師荒」。這樣不但會影響貨運業,還會令運費進一步增加,物價上漲,甚或影響部分必需要的進口。
最近就有政黨進行民調,顯示多達四成二受訪者支持香港效法改行「與病毒共存」政策,讓市民可盡快重過正常生活。不過,只要大家看看近日歐洲疫情迅速反彈,多國須重新收緊防疫措施及強制國民打針,因而引發連場示威騷亂的情景,便知道所謂的「與病毒共存」政策,根本是自欺欺人,等同向病毒說投降的做法。
更重要的是,不論從經濟貿易、人民交往及必需品進口等角度,香港與內地對比起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密切,不可能長期與國家的「清零」政策脫鈎,「與病毒共存」不是一個選項,在恢復通關與開放入境之間只有前者可以選擇。特區政府現在要做的,是繼續加強外防輸入及內防反彈力度,爭取「時間盡早」、「開放範圍盡廣」的通關安排,同時提出針對的措施來紓緩「機師荒」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