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老總手記 2021 年 11 月 16 日

關慧玲

《東周刊》社長兼總編輯。

在風華絕代之後

傳記式的電影或書從來不易討好,因為主角一定是家傳戶曉人物,眾人對自己偶像都有不同解讀,做得神似難,如何說他或她的故事,更難。所以在《梅艷芳》這套電影上,縱然好多人對電影裏每個角色的選角都有意見,話這個似那個不似,筆者倒覺得沒有所謂,當然,能演得神似代入感會更強一些,然而電影之所以好看,演繹的卻不止是一位天后上位的人生故事,而是緊扣着香港情懷。梅艷芳所代表的文化符號,其實是香港娛樂文化最光輝燦爛的年代,那年代走過來的香港人,點都有共鳴,卻也因時移世易,而唏噓不已。

 

 


和這個世代的小朋友不同,只需要擔心讀書和補習;梅艷芳出身貧窮,四歲開始賣唱養家,她生於憂患卻不服輸,因為真正愛唱歌,當人人叫她不如找份普通餬口工作,她卻堅持繼續追尋夢想。
當然,她也遇上了香港娛樂文化起飛的年代,當年的無綫、華星,是造星大推手,香港人需要偶像,偶像需要觀眾,她適時迎上了。她的風格當然也經過計算,正如她自己在電影裏也說過幾次,自己不漂亮,讀得書少,不能跟人家夠搶眼;可是在大堆小家碧玉式明星當中,她成功闖出妖冶、反叛、前衛之路,如果大家仍有印象,八十年代的香港,正經歷前途問題,港人尋找自我身份高漲,她的獨特自然成為一時俊傑,擔得起「風華絕代」一名。
有人視梅艷芳為天王巨星,但其實她盛載的意義更多。看她成功,就像在緬懷一條香港成長之路;由製衣業盛行、到因經濟開始蓬勃而衍生夜店消遣、到電視、音樂、電影等文化偶像消費,一幕幕香港舊面貌都是那樣熟悉,荔園、利舞台,還有電影裏出現的其他明星的回憶,都是經典,都很催淚。
四十歲急匆匆走完一生,很多事情都不夠時間完成,正如她感言:「人生就係咁,有些時候你預料的,你以為擁有的,偏偏無擁有。原來預計自己二十八歲、三十歲之前結婚,又希望在三十二歲擁有自己的家庭,希望有自己的孩子,但係都無,終於過了四十歲,我擁有咩,我擁有你哋!」
電影以梅艷芳的一堆小時候演唱到成為天王巨星後的一堆舊照片作結,完場後全場鴉雀無聲,沒有人急着身離去,似仍吟沉在舊思緒中,都幾罕有;我們曾經擁有這麼輝煌的娛樂年代,逝去日子,不復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