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截虐兒情況
在過往兩年,很多學校差不多整個學年停課,而長期停課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會產生很大影響,不但因為孩子自制能力不足,未能自動自覺溫習,時間管理能力不夠,多了電子遊戲和資訊爆炸,更減弱思考深度和組織能力。長期在家可以令大家情緒不穩,壓力增加,更令孩子自我形象受損和虐兒情況惡化。
疫情期間,學習和虐待問題在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包括:自閉、全年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讀寫障礙、弱智、弱視弱聽等)更嚴重。香港大學葉柏強教授在疫情期間,採訪了四百多個SEN的學生,研究發現八成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有被虐待,大部份是在家裏發生。在疫情後期的精神問題,親子關係更惡化了。要了解有沒有虐兒,CCTV和與照顧者溝通是重要線索。

港大報告發現,虐兒案中四成多有身體暴力,(要注意不常見的受傷部位,孩子難於自己碰傷的位置,如背部或耳後,及特別部位如陰部等)三成有性方面的虐兒個案,更可能有一半是有精神虐待,包括:語言暴力及疏於照顧。而這範疇是最難診斷和界定。近年SEN學生在正常學校的需要,和特殊學校的需要都有上升趨勢,政府必須加強給予特殊學校及SEN學生的資源,包括:更多心理學家、提升師資及人手、加強協助SEN學生的培訓、並給家長更多輔導、教育和資訊。在虐兒案中,醫生可能不是最直接和最初的接觸者,但也是在呈報虐兒案及調查的重要一員。
政府提出立法強制呈報懷疑虐兒個案,固然是希望提早截停虐兒及防止傷害孩子,但亦可能因此湧現很多濫報情況,而令真正虐兒及需要阻截虐兒的個案,不能得到及時適切的關注和協助(像非急症病人充斥急症室,令真正急症病人更久等)。
期盼有更多有愛心和關懷的專業人員,願意付出時間和心力去與他們同行。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