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中醫幫緊你 2021 年 11 月 17 日

中醫幫緊你

中醫幫緊你

治療濕疹有妙法

濕疹是香港常見皮膚病,本港便約有兩成學童及一成成人患有濕疹。患者會因多種內外因素而反覆發作,例如天氣、食物、壓力情緒、致敏原等,可導致患者皮膚出現紅疹、水泡,並感到異常痕癢。若患者持續受濕疹困擾,長遠更經常會影響心情,令患者再進一步受抑鬱及焦慮困擾。

濕疹是甚麼?

婦女在產後初期,婦女陰道會分泌惡露,即子宮內膜退在中醫角度,濕疹被稱為濕瘡,早在古代中醫文獻已有記載。中醫認為,濕疹本病大多在嬰幼兒時候發生,或因嬰兒還是胚胎時母體進食不戒口,如進食辛辣腥膻之物後轉為濕熱毒邪,再經血液或授乳傳給胎兒;或是嬰兒進食腥發之物,如海產品、牛肉、羊肉等,或蔥姜、蒜等香辛料,隨之化為濕熱,蘊阻肌膚而發為濕瘡。本病內在成因,是為患者血中熱毒、濕熱蘊膚。
除了先天所致,後天因素亦相當重要。本地中醫藥學院曾對五百名濕疹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其中有近百分之九十因消化不良而導致脾虛,百分之三十患者因受壓力或情緒困擾而出現肝鬱,導致內分泌失調、皮膚抗敏抵抗力減弱,令濕疹復發。

濕疹種類多 藥不可亂用

濕疹有急性與慢性之分。中醫認為,急性濕疹以濕熱居多,是外感濕邪與脾胃濕熱之邪內外相搏,鬱於肌膚,久之便會化熱。急性濕疹患者會感到皮膚灼熱瘙癢,表皮有脫屑,可能滲有組織液。
然而,急性濕疹中亦有分「熱重於濕」、「濕重於熱」或「夾雜風邪」。熱重於濕者,中醫會用黃連、梔子、連翹、銀花一類藥材;濕重於熱者,中醫治療上會萆薢、土茯苓、生苡仁一類藥材;而夾雜風邪者,亦會用防風、荊芥、藿香作治療。
至於慢性濕疹,則多為急性濕疹未及時處理所致,而身體經歷久病後耗氣傷陰。這時中醫治療會以玄參、生地、赤芍入藥。但是急性慢性具體如何斷症,如何用藥,始終應諮詢中醫意見。患者不應自行斷症,亂試藥方,這反而只會令病情加重。

生活宜忌須留神

除了接受中醫治療,患者日常生活亦應留意其宜忌。例如患者要避免接觸塵蟎、動物毛屑、真菌等致敏原,除了海鮮、牛、羊、香辛料外,堅果、貝殼、蛋類、奶類、咖啡、酒、醃制及加工食物,以及麩質蛋白都不宜進食。秋冬轉季期間更要留意溫度,天氣乾燥缺少補濕會令濕疹發作,天氣轉涼後若穿衣太多而出汗的話,又會令汗水焗在皮膚和衣服之間,易引起濕疹。
透過內服中藥,中醫能幫助患者祛邪扶正、調整身體平衡,大多情況都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即使是症狀嚴重的患者,中藥一般都能幫助控制病情,有效減輕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質素。若患者現正受濕疹困擾,應及早求醫,切忌拖延。

梁廣海,位元堂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