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醫思‧健康好easy 2021 年 10 月 22 日

醫思‧健康好easy

醫思‧健康好easy

甚麼是「兒童抽動症」?

疫情期間孩子長時間留在家中,和父母見面的時間也多了起來,本應是闔家同樂的喜事。不過,一些家長也因此發現自己的孩子經常作出一些奇怪的小動作而來求診,例如眨眼、舔嘴、皺鼻、縮膊等問題。這些看似細微的小動作很可能表示孩子患上了抽動症。

抽動症病發表現及症狀分類

「抽動症」一般分為「短暫性抽動症」或「持續性動作型或聲語型抽動症」。「短暫性抽動症」一般病徵少於一年,「持續性抽動症」則為病徵持續多過一年,而只出現「動作型」或「聲語型」。若兩種病徵共同存在則被診斷 為「妥瑞症」。
最常見的「動作型抽動症」徵狀包括眨眼、擠眉皺鼻、聳肩、點頭、側頸,甚至出現突然手腳抽搐或甩手臂等動作。「聲語型抽動症」則包括清嗓子、咳嗽、怪叫聲、打嗝聲或動物叫聲。

病徵多於十八歲前出現

抽動症主要於兒童時期出現,由兩歲開始可以出現,一般到青少年早期至為嚴重,之後便會相對減輕至成年期。據統計,約一成小朋友患有抽動症,當中男女比例為九比一。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強迫症或焦慮症的病人同時出現抽動症的症狀亦較多。
抽動症成因目前仍未能完全清楚,但相信與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多巴胺分泌反應,以及腦部基底核和額葉皮質間聯繫問題所致有關。此外家族遺傳因素亦有關係。

配合醫生及時治療 給予患兒更多關愛

大多數患有抽動症的小朋友並無其他健康問題,生理機能亦屬正常。但往往因為異常的動作或聲語抽動而被同伴恥笑及排擠,或被父母誤會是故意搗蛋而加以責備,影響小朋友情緒及自信心。
一般而言,治療方法應從心理治療及社會教育開始。
確診後,應先讓父母及其他家人了解抽動症的症狀及情況,之後當兒童出現抽動時避免直接查問及提醒,不要加以責備,亦需避免過度保護及溺愛,或過度關心干涉以免小孩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應以正面的方法處理。同時可讓學校老師了解病情,從而協助小孩處理學校問題及朋輩的關係。
假若情況嚴重至影響社交及情緒,便可能需要處方如多巴胺抑制劑一類的精神科藥物治療以減少抽動症發生。但由於副作用的關係,一般傾向用於較為嚴重或心理治療效果欠佳的情況。
大部分患者屬於短暫性抽動症,即一年內抽動情況會痊癒。若屬於持續性型,約三分一病人抽動會自然消失,另外三分一會顯著減少,其餘三分一會持續到成年期。
如果發現小孩出現類似情況,應找醫生以作適當診斷及治療。

陳欣永,兒科專科醫生。致力關顧兒童健康,幫助寶寶健康發展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