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製造的紅綠豆雪條
由細到大到現在都愛吃雪條,近年更迷上在法國製造的Häagen-Dazs朱古力脆皮抹茶雪條,但很貴啊,窮中產只會等待失驚無神的大特價,減至二十元左右才捨得瘋狂入貨。總覺得愈吃愈不夠喉,幾可肯定不知在何時它悄悄地縮了水,如罐裝汽水不通告天下便矮了一截,只有三百三十毫升容量,其實變相加價。
牛奶公司的旺寶、脆皮,還有鳳仙雪條,外觀沒有縮水,但輕了。仔細吃過,應該是奶白部分輕似棉花,與從前的配方看來不一樣,吃完似吃了一陣風。牛奶公司還有果汁雪條,以及紅豆和綠豆雪條,但近年好像不見了綠豆,而且不管是紅豆或綠豆,豆都堆在雪條頂部,一口舔下去,豆愈來愈零星落索。

近十年日本來了很多品牌多款口味雪條,除了偶爾在Donki找到一兩根平價貨外,日本雪條一般都叫價二十元以上。多年來吃日本雪條,以咖啡口味最出色,有些牌子直情比飲咖啡更醇,其他都偏甜。
在OK便利店用八達通領取二千元電子消費券,多賺四張五元電子現金券,一種莫名的消費意欲沖昏頭腦,瞥見冷凍櫃內的日本雪條買兩條有折扣,不假思索便買下綠茶紅豆和牛奶紅豆雪條。我的想法很簡單,北海道十勝紅豆聞名,京都抹茶也是一絕,不會差到哪裏。猜想得一點也沒錯,但不會再買了,錯不在抹茶或豆,而是太甜了。
颱風「圓規」來犯的晚上,到即將移民的舊鄰居家中飯敘,我買日本香印葡萄和愛媛縣蜜柑,並且帶酒來,嫂夫人似乎擅長西式食制,兩次到訪都用焗爐炮製大菜,今次是牛尾。飯後捧着酒杯細說香港的昨日今日明日,如此話題,酒不多飲了,嫂夫人忽然拿出兩盒雪條,原來兩夫婦與我都是雪條同路人,一款是紅豆,一款是綠豆。
是阿波羅的香港製造,怎麼竟然從未吃過,不管是紅豆或綠豆,不僅數量多,而且分布均勻,不會頭重尾輕(見圖),而且甜度合正口胃,於是牢牢記住。翌日早上,天文台似乎不敢把八號風球除下,百佳和惠康兩大超市卻照常營業,可是一條也找不到,遍尋區內超市和7-Eleven都不獲,看來風後可忙了,要到港九新界找尋失落的阿波羅雪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