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切除手術後易上吐下瀉 解構胃癌飲食對策
胃癌患者常出現體重嚴重下降,甚至營養不良的問題,如接受全胃部切除手術,亦有機會引發「傾倒症候群」、脂肪下痢等後遺症,令體重下跌問題或進一步惡化,因此不論是正接受治療或是在復康階段,病人如何維持合適體重屬重要一環。
今期營養師會為大家解釋,胃癌患者在患病及康復過程中可能面對的情況,以及在飲食上如何調節,以維持理想的生活質素。

養和醫院營養師莫穎姍
「傾倒症候群」致反胃、腹瀉
胃部切除手術是最常見的胃癌治療方法,醫生會視乎腫瘤的位置,以及癌細胞擴散的程度,來決定切除部分、抑或是整個胃部。除了胃部切除外,亦可能按病情需要,切除其他主要的消化器官,例如肝膽、小腸,甚至要進行腸胃繞道手術。
養和醫院營養師莫穎姍說:「胃部屬消化系統的重要部分,它作為一個『緩衝區』,除了儲存食物外,也有攪拌、研磨、混合胃液消化食物及部分吸收功能,之後才到達小腸慢慢吸收食物的養分。
但如果患者切除了部分胃部,甚至整個胃部,便會失去緩衝作用,進食後食物會直接進入小腸,因為缺少了胃部消化的時間,身體會較難吸收鐵質、鈣質、葉酸等微量營養素,或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
此外,患者亦因為失去胃部而有可能出現『傾倒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譬如病人在完成手術後進食流質食物,如含有高碳水化合物,當這類食物立即流入小腸,有機會引致病人反胃;而由於需要水分平衡小腸的環境,大量水分會進入小腸,因而容易造成腹瀉的情況。因此病人在完成手術後,建議以少食多餐形式進食,避免因大量進食導致嚴重上吐下瀉的問題。
同時,進食後應避免立即飲用水或湯等飲料,否則會令食物及水分更快進入腸道,容易造成腹瀉,建議在進食後應先休息三十分鐘至一小時,然後才喝飲料。」
另外,胃部切除後亦有機會出現「餐後低血糖症候群」。在進食碳水化合物後,因為沒有胃部作緩衝,小腸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後,血糖會隨即上升,此時身體會製造胰島素平衡血糖,過量釋出胰島素反而會令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病人可能會全身乏力、頭暈、心跳加速等,因此應避免進食過量碳水化合物,以及糖漿、甜食等高升糖指數、高糖分食物,以免出現低血糖反應。

進食肉類可以幫助胃癌病人攝取維他命B12。

胃癌病人需要以低油分攝取為飲食原則。

攝取過多糖分有機會令胃癌病人出現「餐後低血糖症候群」的情況。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