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馬術 馬德鐘 馬在驤
當兩個分別高一米八五及一米九的黑影,出現於面前,自然會抬頭一看,發現是馬德鐘跟其廿三歲兒子馬在驤,你就會發現,基因的奧妙。
相像的面孔,加上比五十三歲的視帝爸爸,高出最少5cm;再現場目測,兒子的肩膊,還要比乃父寬廣多3-4cm,難怪馬在驤會被稱為「馬神2.0」,亦因而被劇集《我家無難事》的監製看中,飾演爸爸的年輕版。
眼見兒子由小豆丁,變得比自己更高更壯,儼如行走沙漏,提醒着自己歲月的流逝,型慣的馬德鐘,也感性地換上慈父mode。
「他(馬在驤)的人生,有各種體驗與經歷,拍劇只是其中一部份體驗,而這個體驗,是關乎於他爸爸,即是我的工作,也是一個機會讓他知道,一路以來,他有飯吃、有屋住,就是因為Daddy幹着這些事,才能養活這個家。」
要家宅平安、一團和氣,不用下下也盛裝舞步,在爸爸的努力下,仍在攻讀機械工程的馬在驤,仍在思考前路。「Daddy、Mommy都給予我空間,但我還是對日後未有定案。」
先天的高質DNA,對他來說只是輔助,前路怎麼走,大可慢慢考慮。為人父的馬德鐘,則笑言:「我會給他一些方向,讓他好好計劃。」
笑着享受當下,才是最實在。

好過我
跟馬德鐘說,其子比一米八五的他更高時,馬在驤即時笑出來,爸爸則看兒子一眼說:「當然啦,我都要接受他的成長。」
集父母的優良基因於一身,早在數年前,馬在驤已被冠上「星二代」銜頭,令這次他演出父親於《我家無難事》中一角的年輕版,顯得更順理成章。
馬德鐘笑言:「是監製Amy姐(王心慰)打電話給我,提議由馬在驤飾演的,哈哈!她說他像我。」
比起看似爸爸,馬在驤傾向自己的外觀更似媽媽張筱蘭,但對於涉足演藝事業,他還是興趣盎然,問他可有繼承乃父衣缽的念頭時,他先沉思數秒,才小心翼翼地回答:「都有興趣的⋯⋯(馬德鐘:「幸好他明白繼承的意思。」)我熱愛電影,也喜歡一家人看電影,最喜歡是《Amadeus》(八四年的《莫扎特傳》),看了很感動。也許因為這個原因,我有演戲的興趣,想藉之感動人心。
「這次演出前,我也有跟Daddy研究角色,學他為角色設計的舉手投足,可能念對白跟表情,未必達到他的要求,但我是Enjoy的。」
對於兒子的「處男作」,馬德鐘就直認合格。「他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但跟我相比,就已經好多了!我翻看自己第一套劇(九三年的《武尊少林》),簡直慘不忍睹!」

馬德鐘曾自製對比圖,展現父子今昔對比,溫情滿分。
紀律性
入行前的馬德鐘是紀律部隊,但他坦言,自己並非嚴父。「我就當然認為我們是好朋友!但他未必這樣想,可能只是我一廂情願,哈哈!但我跟太太也是比較開放,會放手讓他選擇的,而他從小到大,也沒甚麼要我們擔心。可能太太會嚴謹一點,在他小時候,學術上會督促多一點,但現在他也成年了,給他一些意見便可。」
四歲開始習泳的馬在驤,則稱頻密的練習,讓自己從小便養成紀律性。「游泳令我學會了Discipline,每天早上八時半至下午五時半上學,放學後,六時至八時練水,之後還要做功課,已經沒有時間做其他東西。
「現在有空的話,我也有跟教練游泳,雖然未達到參加奧運的水平,但要完全放棄游泳,對我來說很難,因為每次游泳過後,我想吃甚麼也可以,偶然要放縱一下嘛,哈哈!」
冷不防爸爸一句:「放縱極都只是吃蔬菜吧!」
馬德鐘跟太太茹素已久,因此馬在驤也隨了父母的飲食習慣,馬德鐘稱:「除了他外出去朋友家,否則我們都是茹素。」

負笈悉尼時,馬在驤繼續其游泳活動,還在海港大橋下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