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下來的人
「老師吃過早餐嗎?」早上六時跟四十個隊員輪候白粥饅頭的嘉寶從操埸叫上四樓的天台來。正用五彩膠條跟羌族老人做拉筋運動的書維、思彤、芯豫及Tayyab 聽聲抬頭,看見站在山羊圖騰旁的我時興奮地揮手!
那是二○一九年六月下旬,我們走到山頂長年積雪、有八百多年歴史在山崖上的羌族小村。思達、翁、邦和竣堯老師們、小哲、小杜、苖媽媽、楊教授及鐘教授等每夜只睡三數小時;佩茵、嘉琪、智誠、陳副所長、洪及仰山教授在港全天候支援;還有穿梭汶川、北京的錦欣、世衞茅野醫生和中大胡教授。奔波勞累都只為在星空下向學生講故事,讓年輕人知道老師們都願意相伴成長。
「據你所說教學早已達階段性的目標,經費亦已用完,還再帶學生出來嗎?」北京中央電視台為活動製作紀錄片的竇導演突然問。「一定有方法繼續,留下來也只為替年輕人找機會。」
這是本專欄自《雞腳英雄傳》的最後一篇文章。一代雞腳英雄已從學生「進化」成醫生、教授、父母親級別的人馬了。可貴是他們把教學模式傳承下去。感激讀者們給我不間斷的提示和鼓勵,特別要多謝丈夫、慧心、編輯、老總、院長及中大各英雄好友在這一百三十七星期的文字路上伴我重遊這段教學遊歷。二○二一年是中大醫學院四十周年、中大公衛學院二十周年及CCOUC研究所十周年的重大日子。希望各界人士繼續支持年輕人,為他們開天闢地,絕不離棄。「凝仁遊訪」就此暫別,但後會必定有期,江湖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