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不用「限娘」、「限籍」
一場黑暴運動後,香港的政治自由度無可避免地收緊了,但市民大眾在正常生活裏所享有的自由,不見得有實質影響。中央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內地多個經濟領域作出強力調控之際,國際研究機構Fraser Institute剛剛又把香港評為二○二一年度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民生方面,內地官媒大力抨擊所謂「飯圈文化」(即粉絲追星)及「娘炮文化」之際,香港的男團Mirror正引發一場龐大的追星和造星潮,而《大叔的愛》更是首部以男同性戀為主軸而在免費電視播出的劇集,聽說追捧的人很多。
內地遏止「娘炮」的力度不小,由廣電總局出面要求「樹立節目正確審美導向,嚴格把握表演風格,服飾裝容,堅決杜絕娘炮畸形審美」,更有半官方媒體把問題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說是西方和日韓勢力有圖謀地透過影視動漫等媒體,把中國的男性陰柔化,將來中國的男人個個都娘娘腔,沒有陽剛鬥志,憑誰拿起槍桿子抵禦外敵去?起源自日本,消費俊美男孩的BL電影劇集(即boy love,男生之間的愛),在國內大行其道,威力比得上當年英國人向中國灌輸鴉片,把國人變成東亞病夫,所以這類劇集全遭封殺,連帶參演過這類製作的藝人,也沒有好下場。

近年在內地發展的謝霆鋒,於央視旗下節目自爆正在申請退掉加拿大國籍。
見識過內地對流行文化的監控手段,我們還是應該慶幸香港的創意和審美空間仍然十分廣闊。國家有國家的考慮,憂患意識比我們大得多,本來與我們無關,但香港一部分「衛道之士」已開始大聲疾呼了。我對娘炮藝人或BL劇集沒興趣,但我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多元包容的社會,絕對有空間容讓這類新事物發展一個另類市場。Mirror成員中的確有幾個頗為「娘炮」,但不見得所有男生都會模仿他們,而直男相信也不會因為看了《大叔的愛》而變「基」吧。政府只是向民間的同志運動會提供一些協助,不是舉辦或資助,已遭到幾個立法會議員的質問。我同意維護傳統家庭及倫理觀念,但若社會上一小撮人的自由意願並不妨礙其他人,為何要勞師動眾地扼殺?香港無需要事事隨着國家的大旋律起舞,這是「一國兩制」的精神所在。
內地不但「限娘」,最近還掀起一股「限籍」風。近年國際間的反華勢力不斷增長,催化了國民的民族情緒,令一眾手持外國國籍卻在中國賺錢的藝人遭到排斥。還不用政府出手,不少識趣的藝人已主動放棄他們的外國國籍以示忠誠,情況就像中央發話提倡「共富」概念,還未有政策出台便有不少大企業自動承諾捐出大筆金錢作慈善用途了。排斥有外國國籍的藝人這心態很不理性,因為歸化外籍但在中國工作賺錢的人很多,不應只針對藝人。由此可見,內地社會真的和香港千差萬別,我們學不來,也不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