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穩定
肝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病人確診時通常病情較晚期。肝癌病人能否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腫瘤除了要考慮原發腫瘤之大小、淋巴有否受影響及遠轉移外,還取決於其正常肝臟是否受肝硬化影響,因為手術後餘下的肝組織因受肝硬化影響而不足以維持健康的話,病人便無法以手術根治。
除了根治性手術切除外,還有其他療效良好的肝癌局部治療,包括導管化療、導管化療合併血管栓塞治療及射頻消融。但這些治療方案只可為肝癌帶來局部療效,要持續控制腫瘤或避免遠轉移,則有其局限。十多年前,若肝癌病人無法接受手術,全身性治療選擇不多,後來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相繼研發,為肝癌病人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現時,肝癌共有四種針對血管生成或多激酶抑制劑類的標靶藥物,另有三種PD-1免疫治療可供使用。去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合併使用PD-1免疫治療及抗血管生成的標靶藥物用於肝癌。但相對其他腫瘤,肝癌暫未有準確的分子指標,以預測哪些病人對某種治療有良好反應。

為進一步加強治療效果,國際上正積極研究其他合併治療方案,包括合併局部治療及PD-1免疫治療,希望透過殺死腫瘤而釋放更多與腫瘤有關的抗原,提升免疫治療對付腫瘤的能力。
王太居於內地,四年前確診肝癌。十多年前,她發現自己是乙肝帶菌者,醫生當時建議她每四至六個月進行超聲波肝臟檢查及抽血驗甲胎蛋白,最初王太也乖乖跟從醫生進行檢查,但數年後,王太見之前超聲波及抽血結果都正常,因而掉而輕心,確診前兩年都沒有定期檢查,再檢查已發現肝部出現多個腫塊。
外科醫生跟她說,腫瘤已擴散至肝的其餘地方,所以不能進行手術切除,雖然射頻消融的局部控制效果好,但擔心之後會出現原位復發及遠轉移。一向進取的王太希望找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剛好當時PD-1免疫治療批准用於肝癌,但當時國內未有相關藥物,王太便來港向腫瘤科醫生求診,在港開始用PD-1免疫治療,效果良好,用藥兩個月後已出現PD-1免疫治療導致的紅疹,使用適量的抗組織胺後,紅疹受控。
直至國內獲批准PD-1免疫治療藥物用於肝癌,王太決定留在國內治療,同時繼續定期來港跟進病情。可是,去年當合併使用PD-1免疫治療及抗血管生成的標靶藥物的組合獲批可用於肝癌時,王太因新冠疫情而無法來港,於是致電本港的腫瘤科醫生,查問能否加入抗血管生成的標靶藥物。醫生認為王太的腫瘤在這兩年多以來一直控制良好,同時已出現了紅疹這自身免疫副作用,暫無必要加上其他治療方案,更重要的反而是按時跟進病情,一旦病情不受控的話便可考慮加入抗血管生成的標靶藥物,或加入局部治療,目前還是以不變應萬變為佳。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