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麵三分鐘
適逢今個月是杯麵誕生五十周年,上星期本欄漫談杯麵,說到在「淺間山莊事件」中,合味道杯麵如何讓兵賊都耐住飢寒交迫,同得溫飽,因而一炮而紅,逐漸成為日本的國民食物。今個星期續談杯麵的一些趣味故事。
根據合味道官方史,那是一九六六年,安藤百福首次去美國視察,看到當地超市的工作人員,把他們日清食品發明和出產,世上第一款即食麵「雞湯拉麵」,敲成碎塊後放入杯子裏,用熱水沖開後,再用叉子來吃麵,因而靈機一觸,明白到東西方飲食文化不同,西方人進食時不慣用碗或筷子,因此,如果即食麵要走向世界,那就須打破東西文化和飲食習慣上的隔膜。

杯麵之父安藤百福與他的杯麵。
於是安藤在一九七一年九月十八日推出了「合味道」(Cup Noddle),一款放在紙杯內且用叉子進食的即食麵。不講大家未必知,那時安藤已經六十一歲了,可見他真的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一個杯麵,麵不是放在杯底,而是把麵餅大小製成較杯底稍大,因而夾在杯中間。為何會這樣放呢?有說這是令運送過程中可供避震,讓麵餅不易弄碎;而另一說則是,讓注入熱水時,水氣可以對流,麵餅可以均勻受熱。無論如何,這被稱為「中間保持法」。
另外,從小就被告知,杯麵要泡三分鐘,泡出來的麵就最彈牙、最好吃。其實,技術上而言,絕對可以把麵製造到泡一分鐘便可,那麼,為何仍要大家等三分鐘呢?
原來安藤當年甚至有考慮到心理因素,那就是,當大家要等三分鐘,而熱力慢慢把杯內的味精通過蒸氣散發,大家受到香味刺激,就會食慾大增,而又不能立即有得食,對這杯麵就會更加期待,當麵泡好後,心理因素就會令大家覺得麵更加好吃。
所以有說,肚餓是世界上最好的調味料,我想,期待也是。
有人會問,那麼若把麵製造到要泡五分鐘,要人再等耐一些,效果又會否更好呢?答案是,人的味覺很奇炒,若然聞得久了,反而會慢慢適應氣味,正如古語有云:「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因此太耐反而又會適得其反。
(杯麵的故事 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