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政的兩種速度
那邊廂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才在「十四五規劃」的宣講會上說「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這邊廂特區政府的垃圾收費條例草案終於通過了,但可笑的是這個政策已醞釀和籌備了十幾年,政府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準備,準備好了再決定何時實施。環觀亞洲各個發達地區和內地城市,廿多年前已成功實行不同的廢物處理措拖,包括垃圾分類、焚化、按量徵費等。香港今天仍然沒有任何源頭減廢的措施,每天不斷把垃圾往堆填區裏堆,眼看快要填滿了,垃圾收費仍落實無期。
駱主任的訓斥,不知官員們如何領會。政府的慣性反應是,立法會內的反對派是政府施政的一大絆腳石。但港區國安法出台已一段時間,反對派基本上七零八落,施政之路可說是平坦無阻,但還是出台這樣一個嘆吞吞的廢物政策,那便不能再怪制度,而是能力的問題了。立法會過往的確拖慢了很多撥款及法案建議,但其實對民生至關重要的政策或措施,立法會鮮有不通過的,更多的是政府根本拿不出,或者不敢拿出甚麼可行的方案來。「重中之重」的土地問題蹉跎了幾屆政府,公屋輪候年期最近又破頂,但到目前政府最能說得準的,就只有「明日大嶼」這個十年後才交貨的計劃。

籌備十幾年的垃圾徵費終於出籠,但仍要等十八個月。
反對派成功廹令政府放棄的政策,就是前年那條逃犯條例了,但它與民生無關宏旨。修例建議雖然立意可取,但絕不是大眾意識範圍裏的緊急議題,政府全無鋪墊論證便推出來,又傾盡所有政治力量去硬銷,間接釀成一場世紀浩劫,是「好做唔做」的textbook case。特首在十四年前初任發展局長時已承諾處理多個有關土地的問題,包括丁屋政策,今天全無着落;出任特首時又矢志解決房屋問題,但幾年前一場土地供應的大龍鳳後,今天樓價又創新高,年輕人只能引頸望向中部海域,想像着十幾年後那個人工島。我們還能有甚麼寄望呢?
反觀中國內地,中央政府在短時間內接連推出多項重要政策和指令,影響之深,力度之大,令人驚訝。先是叫停螞蟻上市、打擊電商集團壟斷、然後是為了「教育減負」而整頓補習社及校外培訓、限制兒童玩手遊(打機)時間、甚至要遏止娛樂行業所謂「飯團」的追星文化。這些措施的特色,是迅雷不及掩耳,雖然官媒在早一段時間已就這些「時弊」發了聲,但誰也沒料到整頓行動來得如此快。換了在香港,任何大政策都要天長地久地公開諮詢,之後還有個長長的落實期,和內地相比簡直是兩個平行時空。
所以,這幾個月來我特別能感覺到「一國兩制」確實存在。內地政府的決斷及高效的確值得景仰,但兩地的情況千差萬別,相信港人也不想特區政府效法。香港那一套循規蹈矩,「程序公義」滿分,卻慢得令人氣結。兩種制度,兩種速度,你又會選擇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