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監管的風眼板塊
如果要用四個字形容今年股市的投資主題,肯定是「政策監管」!在今年的港股投資中,基本上大部分基本及技術分析都沒有太大用途,走勢主要被政策監管影響,官方只要講一句嚴厲的話,股價就會排山倒海地跌下來,口風放鬆一點就急速反彈,例如上周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一篇名為《「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的文章,當中點名提到騰訊(0700),股價立刻急挫一成至423.6元,但中午文章刪除之後,加上騰訊迅速回應「雙減、雙打、三提倡」共七條新措施,股價即時作出V形反彈。
試問在傳統的正常分析下,怎可能知道官方何時做出政策調控,又何時會改口放鬆?除非我們可以收到官方的內幕消息,否則冇可能知道何時推出政策,但尋找位於風眼的板塊還是可以的。以下是分析政策打壓板塊時要注意的重點:

越是影響市民一般生活的板塊,例如住屋、教育、叫外賣等,監管就會比較重手。
(1)民生相關:越是影響市民一般生活的板塊,中央出手的機會就會越大。政策監管的方向是很清晰的,主要是糾正民生痛點,讓經濟發展走向良性有序的軌道。例如闊太買不到奢侈品及名牌包包、年輕人買不到貴價運動服飾及波鞋、普通人去不起五星級酒店等,這些事情不是民生痛點,政策監管的風險就會比較少;但對於基本民生需求,例如住屋、教育、叫外賣等,監管就會比較重手。
(2)減低育兒開支:中國出生人口連續下降,目前的生育率只有1.3,出現人口老化及勞動力萎縮等潛在問題,所以中央推出三孩政策以增加生育率,但得到的反應卻是差強人意,主要原因是養育孩子的經費實在太貴,讓很多女性根本不想生小孩。內地近日加強監管教育培訓行業,主要是衝着減低育兒開支而來,結果血洗全線教育板塊,估計其他與育兒開支相關的到板塊,未來也有一定的壓力。
(3)醫療及醫藥:我相信醫藥是除了房地產及教育之外,受到最強力政策監管下的板塊,雖然自從2015年以來的醫療行業改革,行業算是稍為回到較健康的發展方向,但對於一般普羅大眾的負擔能力來說,中國的醫療及醫藥費用仍是偏貴,是中央政策監管的風眼板塊。
(4)手遊及網絡遊戲:這絕對是監管風眼中的重點,就算騰訊提出雙減及雙打等措施,但範圍只是未滿十二歲的玩家禁止在遊戲內消費、防止兒童冒充成年人遊戲等,這些措施絕對不可能滿足監管當局的需求,估計未來將會有更多辣招出台,打壓會越來越嚴重。
(5)房地產: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央一直在用各種方法壓制國內房地產樓價,但結果卻是越壓越升,目前中國不少城市的房屋呎價,已經超越歐美主要城市,但平均收入卻只是歐美的數分之一。所以國內的房地產市場,永遠都會受到政策嚴重監管的板塊,未來很長時間都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