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洞老樹銀棯醬
電話傳來林寄韻的訊息,以為又是追問今年幾時做月餅,事關湊巧這個星期有幾位老友上年吃過我做的迷李奶黃月餅,食髓知味,催我今年再接再厲。雖然往年學做的一批有點口碑,但工夫實在多,而且親自送貨花了三天,頻摸到人都癲,咪搞了!
原來靚靚小妹子不是追月餅,而是李居明師父託她送我銀棯醬。李居明師父是我哥哥的同學,我算是後輩,跟他有幾次飯緣,只覺得有他在席,滿座生風,話題不絕,從沒有冷場。況且他把新光戲院脫胎換骨,搞的新派粵劇,有口皆碑,緣何有工夫大做銀棯醬?
才想起這六、七月是銀棯成熟的季節,從前有親友住康樂園,屋前有一棵銀棯樹,每年都做銀棯醬派街坊。也真湊巧,師父在上水古洞媽媽家門前也有銀棯老樹,今年大豐收,結出的果子很多,他靈機一觸,親自做了少量銀棯醬予本地的弟子品嚐,礙於資質無緣學道,師父竟想起愚子為食,賜來一瓶,實在感激。

他說,表面上是媽媽門前果子大豐收,背後玄機是上天賀他「七月善果好收成」,他共有三齣電影三套粵劇和五部風水佛法的新作收成。他認為收成畢竟是人生中的喜慶事,遇上了便一定要將之放大,不要輕輕帶過,盡情慶祝享受及分享,將美意送贈別人,是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大哲理。
不管還有名字叫仁棯、人棯或人面,對味道其實有點古怪的銀棯有情意結,皆因學生時代第一次與小女友去澳門玩,在新馬路的口立濕店買了蜜餞銀棯,第一次吃銀棯,既驚異它的獨特風味,也沉醉在甜蜜中,總之滋味點滴在心頭!往後到澳門,都會翻尋味,儘管桃花依舊人面全非,曾經嚐過至今始終不忘!
後來當然知道銀棯可以入饌,曾經做過蒸第一刀,亦試過銀棯醬加幾粒豆豉蒸排骨,也試過加辣椒蒸魚雲……其實都合適而且好吃,而且發現舉凡有銀棯醬,這碟餸特別開胃。
李居明師父的銀棯醬,狀甚新鮮,禁不住淨吃一口,嘿,銀棯味十足,忽發奇想,拿來做熱狗醬,會不會一新口味?那麼應該用雞肉腸、芝士腸、牛仔肉腸,抑或黑椒肉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