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法術的清燉獅子頭
這次台灣行主要是去規模非常大的「國際花卉展」,名為賞花,實則也是吃吃吃。吃透夜市是每次去台灣既定的動作,不必說了,今次同行人稍多,可以上館子多吃幾道菜。
原本打算到專門店吃台灣土牛,但手頭資料推薦的兩家,坐的士去到才發現都執笠了,有說是本土牛供應不穩害了老闆,但會不會是得不到食客青睞而做不下去?我們是過客,實在不必深究,東家無得吃吃西家吧。
就在金山南路專賣酒腌小食的「醉的小品」附近,偶然看到銀翼餐廳的招牌,但同行者看到不起眼的舊門面和「餐廳」兩個字,腳步猶豫,但我拍心口說應該吃得過,事關我記得早年有一次參觀台灣一大報系集團,當地的傳媒前輩曾提過銀翼餐廳,但之後多次赴台,都忘了找這店吃飯,今次不期而遇,是天意安排,沒有理由不吃。眾人在我鼓動下,勉為其難上樓。

我只記得銀翼之名,但前輩提過的必吃菜式,即使如今看着菜牌卻一個也想不起來,惟有靠估和撞手神。銀翼主打川揚菜式,先點了合時燜冬筍,也要了碗煨麵。雖然小籠包好像很吸引,但在信義路的鼎泰豐吃夠了,於是要了鱔糊和腌篤鮮。
然後我們發現有多款獅子頭,顯然是此店的首本名菜,更難得有一款是「砂鍋清燉獅子頭」,清燉的做法在香港未吃過,但我們認定清燉最考真材實料,很難以其他法術掩飾,決定一試。不過,夥計說清燉須預訂,因為需時至少要一個鐘頭,我們有的是時間,不介意等。
除了甜品豆沙鍋餅之外,其他東西都清枱了,只等清燉獅子頭。此刻此時,我們已信心十足,一眾同行者慶幸被我慫恿了上樓,只說一道鱔糊,已令人回味再三,勝過在香港所吃過的,我認為主要關鍵不在廚功,而在鱔魚本身,當香港的黃鱔一日不如一日,銀翼選用的簡直贏幾條街。
亦因珠玉在前,當砂鍋捧上枱面時,期待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揭開煲蓋後大家面面相覷,因為砂鍋內就只有兩個肉球、黃芽白和清湯,別無其他東西。第一口,肉球的質感不太滑,但鬆軟度適中,再吃多口,肉味出來了,更厲害是愈吃愈滋味;然後飲一啖湯,很甜。所有好吃的感覺,純粹由食材本身來發揮,難怪銀翼夠膽清燉。
大家再拿起菜牌,很想吃元蹄,又想試火朣雞,但這些都是大菜,也須預訂,而且自知無本事吃得下,於是約定下次糾集多幾個好食之徒,再來銀翼一次過食餐勁的。能在異地找到一家好餐館,何妨崔護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