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只能回味 2021 年 06 月 19 日

梁家權

資深新聞工作者。飲食文化著作有《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食蛋撻的路線圖》、《麥芽糖的黐纏往事》、《苦路救星陳皮梅》、《當油炸鬼變成老油條》、《天橋底的牛丸》。

從食窺看當代中國

聽鄧達智細說改革開放時在中國大陸創立個人時裝事業,目睹中國半世紀來在時裝上的突飛猛進,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服飾演變的歷史見證人。半世紀來,神州大地翻天覆地,戰前戰後一代,以及回歸後的新一代,誰能讀懂中國!
吃着面前的薑米蛋白蒸斑球拼冰梅焗肉排(見圖),以及柚子煎軟雞拼竹笙扒芥膽,也不無感慨。想到的,當然與食有關。小時候正值文革,曾在鄉間小住,一日兩餐,一年難得殺一次雞吃一尾活魚,豬肉沒多一點肥膏,吃肉都是瘦肉,皆因油是寶,配給制的年代,萬物匱乏,糧票之外還有油票和布票,那個年代沒見過食肥人!現在一日何只三餐,周圍都是食肆,零食小吃更多如天上星宿。
老友潘少權側過頭來看我們撫今追昔,便要聽聽我們怎樣看當代中國,事關他現在瞓身搞一個「當代中國」的大項目,目標是從多角度讓人看看當代中國是怎麼模樣。儘管今時今日不同人在不同的點線面上對中國的發展有不同觀點,但不得不撫心自問對當代中國有多少認識?

 

 


因鄉間有親戚,因對中國大陸好奇,因多年採訪工作,因在上海和北京有出版業務,因搞美食與旅遊活動,對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總算有一點點管見。中國人的歷史上下五千年,有世界歷史最悠久而又內涵最豐富的飲食文化,但二戰之後中國大陸人民生活貧苦,能餬口已很好了,怎麼可能還奢求多花款的食制。
改革開放後,國力日強,人民生活大有改善,開始追求外來的美食,對美式快餐的好奇和追捧,視西餐和日本料理高級食事,於是有一段時間將傳統美食拋諸身後。但最近十年,電視飲食節目和網上資訊大行其道,對飲食業精益求精很有幫助,也帶引人們更深入認識本土飲食。是的,中國幅員廣大,各處鄉村各處味道,窮一生也未必能吃透中國,遑論將分辨出前世今生的味道差異,能嚐透當代中國的味道,已不容易!
讓年輕一代認識當代中國,不僅只是政治,飲食已是百味紛陳,苦辣酸甜,點滴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