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應變
十五年前,索拉非尼這口服的多激酶抑制劑(multi-kinase inhibitor,簡稱MKI)面世,突破了腎癌一直缺乏有效藥物的局限。自此,腎癌的MKI相繼發展了至少四種,而五年前再批准了首種用於腎癌的PD-1免疫治療,至今已共有三種PD-1免疫治療獲批准用於腎癌。
兩年前,腎癌治療更進一步發展,可同時使用雙免疫治療(PD-1及CTLA-4)對付腎癌以提升效果,不過相關自身免疫副作用也較多。同期,另一治療組合亦獲批准,腎癌病人可同時使用MKI及免疫治療兩類藥物來治理,好處是MKI很快見效,讓病人更快控制腫瘤,PD-1免疫治療療效一般較持久。針對血管生成的MKI更與免疫治療產生協同作用,令免疫治療效果加強,雖然MKI及免疫治療組合副作用也較多,但不及雙免疫治療般嚴重。
歐洲腫瘤學會去年因應多個最新研究結果湧現,需要多次作出腎癌治療指引的更新,內容主要建議病人如受腫瘤影響範較大,或因而健康惡化、例如出現貧血、血液中的鈣成分過高等,便應使用進取的治療方案,例如同時用MKI及免疫治療,否則病人可先單用MKI或免疫治療作第一線治療。

值得留意的是這些指引是基於考慮一線治療的進取性及其效用作對比,並無考慮第一線治療失效時,可選擇較進取的治療方案作為二線治療,也可能填補之前一線治療的不足這個做法。另外,大部分臨牀研究都排除了年長病人作為研究對象。他們因年紀而身體的後備功能減弱,出現副作用或併發症時的承受能力會較差,所以為年長腎癌病人選擇藥物,應特別考慮這些因素。
八十歲的陳伯是典型個案。陳伯確診腎癌時,腫瘤已擴散至胸椎及肺部,泌尿外科醫生建議陳伯可先進行腎原發腫瘤切除手術,不但可移除大部分腫瘤,更可同時進行活檢以確定腎癌。
然而,陳伯家人擔心陳伯的年紀難以承受外科手術帶來的創傷,於是向腫瘤科醫生求診。腫瘤科醫生向家人解釋,以陳伯情況,抽取組織檢驗的話最好是從較小的肺轉移瘤入手,以免因為腎的原發腫瘤大而容易穿刺出血,那時可能被迫要以手術切除腎臟。
不過,腎癌可通過正電子掃描的放射藥物攝取量,即C-acetate對比FDG的比例高低來顯示腫瘤的惡性程度,這非入侵性的方法已能同時提供足夠證據來確診腎癌,比抽取組織安全得多,對年邁的陳伯比較合適。
腫瘤科醫生亦建議陳伯採用進取治療組合,好處是六成病人在短時間內對治療有效,但考慮到陳伯年紀大,身體狀況不太理想,醫生建議減少MKI劑量,以避免出現太強的副作用。接受治療後約三周,陳伯的骨痛已減輕,三個月後掃描結果更顯示全身腫瘤縮少。儘管如此,陳伯當時仍出現肚瀉及血壓高等副作用,於是醫生建議他進一度減少MKI劑量,至今陳伯一直沿用這治療方案成功控制腫瘤,繼續享受天倫之樂。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