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劏舖持貨16年輸七成
如果有人告訴你,在SARS結束後不久的2005年購入一個香港物業,一直持貨超過十六年,到最近沽出的時候,賣出價竟然要輸七成。你會相信嗎?
這是千真萬確的交易。上周傳出一單熱門新聞,說有一位大台藝人在2005年的時候,以180萬元購入銅鑼灣的銅鑼坊二樓雙號舖,面積約40平方呎,持貨時間長達十六年,最近以60萬元沽出,較購入價勁蝕七成。如果她在同一時期,用這筆錢在新界買入一個住宅細單位,估計今天升值超過三倍(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在2005年約50點,現在是184點),價值接近600萬元,與最近60萬元沽出劏舖的價格,相差高達十倍,真是慘不忍睹。
不過最值得關注的地方,是藝人曾經向傳媒透露:舖位剛買入的時候,由一位「好租客」以每月逾萬元承租,不過承租僅兩年後遷出,後來以短租形式,租金立刻變成3,000元。
如果藝人仍真心相信這位「好租客」的存在……唉,唔呃妳,都對唔住妳啦……

藝人莊思敏持有的 銅鑼灣銅鑼坊二樓雙號舖,持貨十六年勁蝕七成。
相對於住宅物業,舖位投資的陷阱遠較為多,最基本的做法是抬高租金,讓買家錯誤評估舖位的抵買程度。例如舖位價格180萬元,每月租金10,000元,租金回報率接近7厘,比其他物業投資高出兩三倍,真係好抵買!但買家會否想一想,既然市值租金只要3,000元,點解會有人咁蠢用10,000元來租你的舖位?當中原因大家應該心知肚明!所以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租約完結後這位「好租客」就會跟業主講ByeBye,消失於眼前。
為何住宅較少這些陷阱?因為住宅的租金相對比較透明,就算一個不太熟悉投資的人,只要花上小許時間,也可知道租金的大概範圍。例如沙田一個三百呎的小單位,平均租金約一萬多元,如果某人放售一個連租約單位,告訴你目前可以收到三萬多元的租金,你估有冇人會相信?但舖租相對就不太透明,就算在同一條街,每呎的租金都可能相差兩三倍,投資初哥唔會知價,很容易就「全銅鑼灣租金回報率平均都冇2厘,但我間劏舖有7厘」的美麗景象,信以為真。
回顧銅鑼坊的歷史,原本為總統餐廳,於2004年獲投資者以6,000萬元購入,劏成141個迷你舖位,提供兩年租金回報保證計劃,每年回報息率7厘,成功在三日內全部沽清,套現3.3億大賺超過五倍。當時開售仍在「舖花」階段,買家只能拿着圖則估估下,但吸引很多首次投資物業的人搶購,當中更錄得十多宗摸貨成交個案,平均獲利約10至15%。
當時成功買到銅鑼坊的業主,都很開心地告訴傳媒,自己很辛苦鬥快入票才可以搶到筍盤,好幸運啊!最開心是只需要一兩百萬元,就在核心地段買到靚舖,飲茶的時候同其他師奶講「我在銅鑼灣有間舖」,真係威過威士忌。再加上當時仍未收舖,就有很多從天而降、爭住每月付出逾萬元預租的「好租客」,讓業主更覺得自己投資精明,在朋友面前可以吹多兩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