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鬧學記-筆記
「你的筆記有很多畫像,抄寫速度也頗驚人!」坐在我身旁用電腦做筆記的九十後女同學問我。
「這是我學習的方法啊!」我尷尬地回覆。事實上那課我就手寫了十多張筆記,我小木枱上散着七、八支不同顏色的熒光筆、塗改帶、紅、藍、黑及綠色原子筆,相比她只帶一部電腦輕鬆地上課,令我更像幼兒院生上塗鴉課。
十年前開始,我每年都堅持學習一門新知識。雖然數十小時往往只能學到一點皮毛,但我仍是樂此不疲地去接觸不同新知識,更享受回校作短期學生。那年在牛津上高層管理人員課程,同窗們年齡分布廣闊,各人有着不同的上課原因及學習方法。
坐在我前排、年輕有為八十後的印度科技公司老闆轉過頭來加入對話。他隨手拿起我的一張筆記看後說:「其實有電腦軟件可以把筆記數碼化以便存放!咦,你把相關的網上新聞報道也放進去。還有,那用綠色筆圈着的是打算應用在『公共衞生教學』上嗎?」本已為這個面前沒有電腦、一句筆記也沒抄過的同學只坐着專心聽課,但他似乎對同班同學們的背景及工作經驗都瞭如指掌。
身旁另一位是五十後、剛剛退休的美國法律教授羅拔,以黑筆用工整、穩重的字體抄寫重點,也探頭過來湊熱鬧。「我看到你用紫木顏色筆把老師說話中的精華寫在一旁,可以借來影印一份?」
在中東做物流生意的六十後男同學也來湊熱鬧。「筆記?我已把整個課堂錄了音,還命了秘書整理後以話音短訊發給大家。不用擔心,教授知道我有讀寫障礙,已同意我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