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制派倡減租扣稅 政府懶理 租金壓力逼死中小企
本港逾九成八企業,即超過三十四萬均屬中小企,且絕大部分是租舖或租工商業單位營運,在疫情持續下,這些公司近年出現結業潮,申請清盤個案也有增加趨勢,當中十居其九均有欠租問題,有中小企商會預計,下半年結業潮更嚴重。
本刊追訪逾五十年歷史的繡莊,旺角酒吧等,揭開經營者即使再努力撐住生意、保住員工飯碗,卻因為業主不肯減租共度時艱,甚至逆市加租,加上政府又無抗疫租金援助,最終結業收場。
多個建制派政黨,去年已向政府進諫,必須為中小企提供租金援助,並倡議減租扣稅等,又或參考海外各地政府類似的租管抗疫措施,可是政府一直懶理,任由逾三十四萬中小企陸續被租金壓力「逼死」。

疫情下大批商店捱不住租結業,多區吉舖處處,部分趕在結業前減價清貨。
瑞記繡莊屹立逾五十年,近日宣布下月底結業,現時在深水埗店內掛滿「租約期滿」、「清貨」標語。老闆娘易太說:「舖位月租四萬多元,今年初業主說要加到六萬多元。我們租了這舖四十年,業主幾乎每年都加租,但加幅未試過咁大,今次一加便三成,我們負擔不起,唯有結業。」
易太續說,店舖捱過八九金融風暴、○三沙士等經濟低迷時期,從來無欠租,昔日租務市道差,業主才肯簽三年租約,今次疫情大爆發,卻大幅加租,估計是找到新租客,「上次業主與我們討論遷出日期時說漏嘴,話新租客七月會來交收舖位,所以他加租可能是不想租給我們。」
六十一歲老闆易先生每日花上十三小時在店中埋頭工作,他無奈地說:「六萬幾租金我負擔不起,別人負擔到,我只能退場,也許我不懂做生意吧。」
易先生的繡莊是由父親在六十年代在黃大仙創辦,專賣顧繡、出租龍鳳裙褂,七十年代到易先生接手打理,並遷到深水埗現址,後來見來租裙褂的顧客減少,便決定變陣,主攻牀上用品,各類藤蓆、棉被、枕頭、甚至填充枕頭物料都一應俱全。
疫情下繡莊生意大受影響,易先生力谷送貨上門以維持生意,對一些居於唐樓長者更免費送貨,不過再努力都敵不過租金壓力。
「政府就疫情前後補貼了八萬元給我們,但只是足夠頂兩個月租,幫不到啲咩,不如叫業主唔加那麼多租金更實際。打滾了幾十年,始終也會感到不捨……試過另覓新舖,但租金和位置都不合適,現在仍是前路茫茫。」易先生說。

經營瑞記繡莊的易氏夫婦,因無法承擔業主的大幅加租,無奈選擇結業。
加租逼走老店
距結業不足六十日,店內大量貨品仍未賣出,決定減價促銷。不少老顧客都來買一些棉胎、牀蓆作為道別。街坊鄭先生光顧瑞記十多年,他說:「喺度買咗十幾年嘢,已經買慣買熟,第時都唔知可以去邊度買牀蓆,所以趁結業前買定先。」
本港現時約有三十五萬間企業,當中逾九成八,即逾三十四萬間均是中小企,涉及就業人數逾一百二十萬人。疫情下愈來愈多中小企結業,部分更是法院頒令強制清盤。本港強制公司清盤呈請個案,也由一八年三百六十七宗增至去年四百四十九宗,增幅逾兩成。
十居其九的結業個案均涉租務問題。少爺飲食集團旗下酒吧TAP的旺角黑布街分店,去年九月便因業主要求企硬加租五成而結業,期間一直找不到合適舖位,直至結業後半個月,同一條街有餐廳決定結業招頂,酒吧才改租其舖位重新營運。

酒吧TAP旺角黑布街分店去年九月因業主加租五成結業,之後才覓到現時的舖位重新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