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違了的臉孔
上星期《東周刊》剛舉行了香港服務大獎二○二一(見圖),三十多個得獎企業代表在口罩之下仍難掩興奮之情,都說好久沒有見過咁多「真」面孔。
傾起過去一年多的非常歲月,別說企業活動,真正想見一面都幾難。好多公司將員工分開兩TEAM,一半人在家工作,加上各種抗疫限制,應酬飯敘大減,經濟活動一定受困擾,老實說個人生活亦不好過;口罩不能離身,一家人出外食飯要分幾檯,不能去醫院探病……最瘋狂時期是日日要張羅口罩、消毒用品、柴米、廁紙……,大家都在捱,不過聽得到我們香港服務大獎的精英分享過去一年情況,卻無浪費一分一秒,時時刻刻都在諗計。
香港過去咁多年發展歷程顯示,每一次的危機都隱藏着新的機遇,今次新冠疫情打擊了經濟,但亦同時凸顯了未來經濟活動中應該轉型或突出的新方向,視乎能否掌握得到。

例如亞洲國際博覽館本來以搞展覽為主,不過在疫情最嚴峻時,將場地撥作檢疫中心,既善用資源亦幫到社會。
此外,新世界發展(0017)看到社會需要,推出自動口罩機,送口罩給基層家庭,新鴻基地產(0016)則除了在疫情初期向醫管局等捐贈約二十八萬個口罩外,亦向多家慈善機構捐贈口罩。而華懋就捐贈電腦給基層家庭學童。至於昂坪360,就將因疫情而取消嘅聖誕活動裝置捐了給學校。
疫情下,人人都有難過而又不為人知的一刻,spa collection老闆前年已經有派利是給因反修例事件而上不到班的員工,去年受疫情影響更嚴重,不過老闆依然有利是,仲要係一萬蚊。
每個得獎企業,都有一個逆境向上的故事。去年受疫情影響,我們無奈取消實體頒獎禮,改為人手將獎項送上。今年在企劃香港服務大獎二○二一時,一直留意着疫情,研究如何在符合599G條例下令得獎者可以聚首一堂。好在日子定了在第四波疫情瀕尾聲、第五波未成形之際,再配合高規格消毒設施,大家終可以「見」一面,接受當面的嘉許。
祝願香港早日走出「疫」境,大家可以終極除下口罩,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