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只能回味 2021 年 05 月 01 日

梁家權

資深新聞工作者。飲食文化著作有《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食蛋撻的路線圖》、《麥芽糖的黐纏往事》、《苦路救星陳皮梅》、《當油炸鬼變成老油條》、《天橋底的牛丸》。

四十年前的大牌檔風情

深水埗長發麵家以大牌檔形式在耀東街經營,大牌檔附近好像擁有一個同名地舖,但沒見過客人坐進去,也不似是工場,大熱天時,食客都是坐行人路的摺檯摺凳,是目前本地少數保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街邊風情的食檔。
那個年代檔口所賣的食品,幾乎都是自家出品,長發至今的主打自家製食物,由劏大黃門鱔,打魚蛋和墨魚丸,炸魚片,炆牛筋牛腩,泡櫻花蝦辣椒油,都在檔口進行。
曾經見過女工在檔口整理十多條如大臂般粗長的大黃門鱔,魚蛋的用料如此隨意展示人前,未吃已經覺得味道有一定保證。那些黃門鱔皮,也就是此檔可口的炸魚皮。曾經聽街坊說,長發的新鮮牛肚也是一絕,專程吃過,質感的確做得不差,但卻不是非吃不可。

 

 


不僅操作上沿用人手的舊方法,更難得是依然的老派風味,若果四十年前吃過一碗大牌檔魚蛋粉,今天拿長發的來比較,在魚蛋魚片顏色上,口感上,湯頭的味道上,竟有驚人的相似。究竟是執意守住傳統,還是沒想過創新口味?
到我這個年紀,能遇上當年味,重溫當年情,算是緣分了。所以來長發,先來一碗魚蛋粉是基本的了。並不是長發的河粉特別幼滑,而是我為人固執,總覺得魚蛋應該配河粉,牛雜搭米粉,雲吞墊起的是幼麵,清湯腩離不開伊麵,豬手夾粗麵最妥當。
這晚趕在堂食令的十時大限前的十五分鐘趕到,本來只想吃一碗魚蛋粉作消夜,但眼尾看到同桌一對男女對分一碗豉油皇撈粗麵,忍不住趕及收爐前也加一個撈粗(見圖)。明知吃兩份消夜,多半要蹉跎至半夜才能入睡,但美食當前少睡幾小時都值得。
平心而論,起初覺得一個淨撈麵賣價可不便宜,而檔主標榜使用「秘製豉油皇」,但怎樣秘製都只是豉油,相信也不會用貴幾倍的頤和園醬油或日本貨色,幾十元在大牌檔吃豉油撈麵,總覺得不值,直至與該區街坊同行吃一次,才心甘情願。不過,在秘製豉油皇之外,加用燒豬油,味道應該會更好,多付十元八塊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