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老總手記 2021 年 04 月 27 日

關慧玲

《東周刊》社長兼總編輯。

馬照跑的初心

作為全港十大僱主之一的馬會,在二○二○年新冠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依舊馬照跑,三月份更舉行一場史無前例「零顧客」入場的賽馬;以往座無虛席的看台,如今是一排排的空櫈,沒有觀眾吶喊,只得馬兒疾跑的場面,恐怕只得香港獨有(見圖)。其實全球很多地區的賽馬活動都因疫情而停止了,而香港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都照跑馬,背後種種安排一點不容易。
收到馬會出版嘅《駿步前行》特刊,筆者更喜歡特刊的英文譯名「Standing Strong Together」,作為一個時代紀錄,英文名更貼近疫情下市民的心聲。
馬會主席陳南祿劈頭便說:「賽馬,是香港的標誌,不管環境如何,我們仍然積極面對,馬向前跑,香港亦向前行。」大旗手下達明確方向,所以馬會上上下下壓根沒想過「停賽」這個選項。
最困難的一次決定,就是去年三月二十九日、香港因為大量留學生回流引發第二波疫情,最嚴峻之際馬會決定閉門比賽,全場不開放給任何人,連馬主都不行,至四月一日才再度容許馬主入場。
全球運輸停擺,原來也影響着馬會從外地運送新馬匹來港,要解決這個複雜問題,馬會需與澳洲和新西蘭的邊境管制部門、貨運代理商討,以致航空公司是否願意運送馬匹,還有隨行馬伕的安排。最終搞到二○二○年五月,才成功恢復從外地運送馬兒來港,而退役的一批馬匹亦乘時回送海外。

 

 


另一方面,用來訓練馬匹的廣州從化馬場,疫症期間兩地馬匹的運送亦面對重大考驗。出入兩地的馬會司機,防疫措施十分大陣仗,除每星期進行四次核酸測試外,在從化卸馬時,口罩、手套、眼罩、保護衣四大法寶全部上身,他們也不能接觸內地同事,待落馬程序完成,就有專車送他們回宿舍。
為何咁艱難都要堅持?睇睇數字就知,馬會是本地十大僱主之一,僱用超過二萬一千名員工,馬會也是全港最大單一納稅機構,在一九/二○年度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仍可以回饋社會二百五十二億元,當中包括四十五億元已審批的慈善捐款。其實,從每場賽事的約十多億元投注額中,馬會大概交約一億四千萬元的博彩稅,呢筆錢,於社會艱難時期非常有用。單在二○二○年,其抗疫支援計劃已批出近十億元。
還有,香港有差不多一百萬馬迷,當大家都要保持社交距離時,賽馬就成為宅在家時有寄託的節目。
馬會走過的抗疫路,有點香港社會的縮影,疫境無法避免,所做的一切也不能停,只有頂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