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話不再「煲冬瓜」
近期,一套香港話劇團粵語話劇首次以普通話版的形式,在內地上演。語言表達和傳遞,可以展現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普通話作為現代的標準漢語,當然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精神。
中國憲法有規定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責任,而在香港,普通話的使用也越來越普及。
以前大家會笑說普通話是「煲冬瓜」,因為發音不準確,就將「普通話」的發音說成是粵語的「煲冬瓜」讀音。不過,現時香港有不少中小學,都已經將普通話科設為必修科目,香港的年輕人普通話發音也愈來愈標準了。香港珠海社團總會,以往亦多次舉辦普通話課程,讓會員跟隨專業的導師學習。雖然日常生活、學習仍然以粵語為主,輔以英語、普通話,但學好普通話、講好普通話這項重要的技能,必定成為年輕人到大灣區、以至全世界範圍發展的重要門匙。
中華文明是在人類歷史上綿延五千多年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而擁有統一的語言文字,則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加強團結、走向強盛的重要基礎和強大動力。即使來到互聯網時代,各地的方言、習慣都不一樣,但普通話、通用語言文字,始終是網絡及家喻戶曉的共通語言。
語言相通,人與人之間、心與心之間才能相通。試想一下,若語言不通,就難以了解雙方的見解,更難以達成理解、難以形成認同。掌握好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不僅是提高我們個人的文化素質,更是交往交流交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和基礎。
作為一個中國人,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好普通話,才能更好地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香港珠海社團總會二○一九年開始舉辦普通話培訓班。

同根同源,同聲同心,同說普通話,同圓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