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書寫人生 2021 年 03 月 20 日

蔡子強

時事評論員。寫了半生政治評論,自從某一個晚上開始,忽然領悟到人生應該還有一片更大的天空。

UA結緣

我出身基層家庭,年幼時,很多事情都不會有機會去試,直到考入中大,才打開了人生的一扇窗。
例如我曾經在這裏寫過,人生第一次吃北京烤鴨,是O Camp組聚reunion,師兄師姊帶我們一眾組仔到尖沙咀鹿鳴春。看着烤鴨在我們面前被片皮,之後再把甘脆肥美的鴨片,夾在熱騰騰的荷葉餅內送進口裏,讓我這個懵懂少年大快朵頤,甚至一度認為是人間至味。(但當然,很多年後再去光顧鹿鳴春,再吃烤鴨,感覺己經是另一回事)
考入中大後,翌年UA戲院在沙田開業,設在新城市廣場旁邊,課餘到那裏看戲,並逛商場,在那裏吃喝,我們很多同學對中產生活的體驗和想像,就是從這裏開始。
以前看戲,每間戲院只播一套電影,十二點半、兩點半、五點半、七點半、九點半,十分規律和刻板。戲院門口有各式流動小販,賣甘蔗、牛雜、雞腳、雞翼、咖哩魚蛋和魷魚等,大家買了進場,邊看邊吃,但戲院內也污糟邋遢,隨時一地蔗渣。因此,睇戲可謂相當街坊的。

 

 


但UA的出現,卻顛覆了大家對睇戲的傳統印象。首先,UA裝修現代化和醒目,有別於舊式戲院的日趨破落。再者,它把一間大戲院,切割為幾間小戲院,同時並立(最先沙田UA便叫UA6,因為內有六間迷你戲院),各自播放不同電影,改變了大家的習慣,轉為到場後,才慢慢揀戲睇,正所謂「有得揀,先至算係老闆」。揀完電影,買了票,未夠鐘放映,我們就會去隔鄰新城市廣場逛商場,看音樂噴泉,哪怕口袋無錢,只能做window shopping。睇完戲後,又可以在商場飲嘢,或者到麥記吃漢堡包薯條奶昔當作一餐。
於是,由牛記笠記到街坊戲院睇戲,到去UA自覺要穿得企理光鮮一點;由在熱辣辣和沙塵滾滾的路上「行街」,到去有冷氣和現代化的plaza「逛商場」;由吃甘蔗、牛雜、雞腳,到吃漢堡包薯條,除了是大學年代的一種美好回憶之外,也是我們由屋邨懵懂少年,向新的城市中產階級的一種過渡。
後來,畢業,賺到錢,還是會去UA睇戲,雖然去的已經不限於沙田UA,還包括其它商場的UA,畢竟己經習慣了去商場睇戲,而吃的也不再是麥記漢堡包薯條奶昔,而會跟女朋友去吃「泰蘭花」─UA戲院旁邊的聯營食肆,這或許也是所謂的social upward mobility吧。
今天,俱往矣,UA因熬不過疫情,上周全線結業,從此UA也只能塵封在記憶裏。
正如近日我常常說,這是告別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