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只能回味
呷着面前這盅杏汁豬肺菜乾湯(見圖),不無感慨,畢竟疫情肆瘧,一年來的飯局少之又少,難得限堂食令稍稍放寬,一班老朋友得以相聚,飯局設在富豪酒家,八個人分兩檯。是晚除了我們,僅有幾檯客開餐,以鮑魚聞名的阿翁仍坐鎮打點。愈艱難,愈要堅持打拚,這是對抗逆境的不二法門。
大家碰頭無所不談,當今時勢,有說不完的話題,但忽然有人提起,今年是日本福島「三一一」事件十周年。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發生九級大地震,引發幾十米高滔天巨浪,地震與海嘯摧毀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冷卻系統,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若不是城市大學的老友說起,幾乎忘記在台灣出生的城大校長郭位是全球第一位應日本邀請去災區現場評估,他當時已確定事故相當嚴重。十周年的今天,福島核電廠仍為反應堆降溫的問題頭痛,因為儲存含有輻射的降溫水儲存缸快將爆滿,日後需否將輻射水倒落海,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

眾人竟然問我,日本的魚生刺身可吃否?雖然曾出版日本飲食書,也專門寫過魚生壽司的種種,但對環境生態與食用安全所知有限。有一次在北海道乘漁船出海,向漁民提出有關疑慮,對方沒說日本本州東面海流的問題,只說北海道周邊的海流,全年都是由北向南流,即是福島的水不會流向北方,即是說北海道的海產是安全的。只能轉述這答案給在座各人,畢竟我不是專家。
郭位才是國際知名的能源專家,據聞他建議應像處理一九八六年出事的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一樣,蓋石棺完全掩埋福島核電廠。福島事故十周年之際,郭位主持線上論壇提出使用「七彩能源」。所謂七彩能源是指水力、化石燃料、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燃料,及其他如地熱及沼氣等能源,才是保護地球環境長治久安的方法。
今生以至未來幾生,固然不能再吃福島一帶的海產,即使日本其他地方的美食都不知何日可以親臨飽嚐。疫情之下全球無一淨土,香港人想走出去都難,闊別日本超過一年,只能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