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祛濕解睏重在健脾
春季祛濕是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春季病菌大量繁殖,在正氣不足時便會容易引發春季感染性疾病。春天陽氣始升,人體陽氣還較弱,人體五臟猶如春天的小草一樣需要呵護,所以人們仍要多保暖,勿使身體受寒。另外,隨着雨水增多濕氣上升,亦要注意脾胃及關節疾病的發生。
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平時要少食油膩及生冷,少食多餐,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有助提升脾的升清功能,好讓陽氣、陰血等精華物質布輸全身;而脾胃功能好,有利濕濁之邪排出體外,毒素清除了,身體便能健康運作。身體的濕邪一去,體內的陽氣便能運行正常。

如果冬天是情緒病常見的誘發季節,那麼春天便是治療情緒病的最佳季節,好像抑鬱症、鬱躁症、焦慮症等,都與肝的疏泄功能不足有關,中醫裏屬「鬱症」範疇,中醫認為肝有疏通及宣泄的功能,有着疏泄全身氣血作用,可表現為:調暢氣機、調暢情志、協調脾胃運化功能。所以為何有情緒病的人,容易會出現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因為七情內傷、思緒紊亂,影響了脾胃功能。
中醫認為心理健康有賴氣血的和暢,藉着肝的疏泄功能,氣機得以保持流暢,則可保持心境舒暢。疏肝其中一個方法便是飲花茶,例如:合歡花、素馨花、洛神花等,茶的好處是能養生安神,在泡茶之中享受着寧靜的心境,是壓力大都市人的良好抗壓方法。另外,行山、郊遊、慢跑、練氣功、耍太極都是很好的養肝護肝的方法。
氣候轉變與體內陰陽的轉變息息相關。「春捂」就是說在春季,乍暖還寒,早晚溫差較大,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長衣,身體調節溫度機能要慢慢適應外間環境的變化,從而達到平衡狀態。反之則傷害到人體正氣,若過早脫掉長衣,一旦氣溫降低,或濕氣突然上升太快,會使人措手不及,身體陽氣不足,體內的化濕功能及抵抗力會一起下降。
淮山芡實粥
材料:山藥、芡實各5錢,陳皮1角,梗米適量。
做法:將以上食材洗淨,陳皮去瓤,再與1升清水熬煮1.5小時,最後加入少許鹽調味即成。
用法:每天早上一次,每次一碗,連吃三天。
功效:健脾和胃祛濕。一家大細均可食用,對容易疲倦,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的孩子尤其適宜。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