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我與大我
農曆新年假期期間,家人朋友拜年時都不約而同慨嘆受到疫情影響,已經足足一年沒有外遊了。朋友閒聊時都會掛念疫情前放假外遊的日子,也有些朋友開始在社交媒體貼過去旅行的舊照,懷緬一番。
踏入二月下旬疫情稍見緩和,確診人數稍見回落。政府宣布了疫苗注射計劃的詳情,不同藥廠的疫苗亦開始陸續抵港,對於受疫情影響已超過一年、身心俱疲的香港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線令人期待的曙光。
新疫苗對香港人來說仍然陌生,坊間的討論及爭拗主要集中在打哪一款疫苗,相關資料很多、專家小組亦提供了意見,相信市民會有自己的選擇。我嘗試退後一步去討論,究竟有打疫苗與沒有打疫苗究竟有甚麼分別。
先從「小我」出發,注射疫苗後可提升個人免疫力,減低感染風險。現時以色列是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至今已有近四成國民接種疫苗。以色列衞生部追蹤了近一百萬位國民接種了疫苗醫療紀錄,當中有七十四萬多人為六十歲以上的長者,發現當中只有五百三十一人感染新冠肺炎,確診比例為百分之○點○七。
疫苗是整個抗疫策略的其中一環,亦是最重要的一環。從「大我」出發,大規模注射疫苗的目的,是為希望能達到「群體免疫」效果,接種率愈高愈能減低病毒傳播在社區傳播,再配合各種合適防疫措施便事半功倍。所以接種疫苗除了是個人事、也是整個社會的事,這是作為香港的一分子應負的責任。
眾志成城,再次拿起護照旅行箱出發外遊日子,指日可待。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