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防病 啟動屏障
《黃帝內經》提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我們要把春天「升發」這個環節做得好,預養好身體,鞏固好體質,此為四時養生。春天承接着冬天過度至夏天,只要把體內的陽氣「升發」得好,那麼本年的身體就像啟動了屏障一樣,疾病的發生便能減少。春季萬物始生,養生要順應這個特點,要把體內陽氣生發,保護好陽氣,重點在於「生」。按自然界的規律與屬性,春天五行屬木,與體內的肝臟相應。中醫肝臟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所以春天不能情緒憂鬱,不論遇到任何難關,心態都要正面一點,做到樂觀恬愉。

要預防疾病發生,首先要加強「肺臟」的能力。小兒咳嗽是兒科常見疾病之一,孩子常以咳嗽、發熱、惡寒、痰多、胃口轉差,有時會合併喘促等症狀;而致病源多由風寒引發。小兒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點,而「肺常不足」的孩子特別容易感冒、咳嗽。除了外感,氣管過敏也是常見情況,氣管對天氣變化反應很大,這與孩子的過敏體質有關,若是碰到感冒後誘發的敏感咳,就算感冒症狀消失了,但這種情況的咳嗽仍會繼續纏擾不放。這類體質,平時要多鍛煉,增強「肺臟」功能。
適逢二月佳節多,節日氣氛濃厚,大家都吃了很多食品,容易飲飽食滯。節日雖然歡樂,但也不要忘記自己的身體,要肌飽有度,玩樂時不要忘形。孩子感冒時容易出現挾滯的情況,例如:厭食及消化不良。此時可配合一些和胃消食的材料,例如:陳皮、山楂、麥芽、穀芽、萊菔子等煎水服用。春天也要注意健脾祛濕,因「濕」為陰邪,容易損傷陽氣。平時要戒食生冷,保護好腸胃,也可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例如:淮山、茯苓等。
春天來了,要早睡早起,不要經常夜睡打機,睡眠充足,發育才能健全,抗病能力才會充足。一家大細可一起運動鍛煉,膳食亦要營養均衡。三餐定時而均衡,避免進食油膩及難消化的食物,加上要注意飲食衞生。春季還會乍暖還寒,有時溫差會較大,要注意保暖,就算氣溫剛轉暖時,也不要太早脫掉長衣。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