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前線
上一期我由疫情講到藥物和保健,事實上抗疫路上環環緊扣,所有出力嘅專家、工作人員、政府、企業,以至市民嘅配合同樣重要。當中,檢測篩查可以話係抗疫工作最前線,亦係第一度防線,世衞在疫情初期曾向各國傳遞一個非常簡單嘅訊息,就係「檢測、檢測、檢測」。
當然,各國防疫抗疫方法不同,資源亦各異,但如單以檢測作比較,我見到Statista統計數字,全球受影響國家中檢測率最高係以色列(今年一月十八日止每百萬人口累計檢測約一百零三萬次),至於香港,截至一月十九日每百萬人累計檢測總數近八十六萬。
記得上年疫情最初爆發,本地檢測能力有限,有私院高價提供服務仍然大排長龍。到九月政府推普及檢測,當時我對於香港能否應付如此大量試驗都抱有疑問,記得我當年做一個化學實驗都要成堂至搞掂。最後普測完成一百七十八萬人測試,採樣人員固然要安排,實驗室和人手又如何籌備?我見到其中一間承辦商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HKMPDC),為迎接呢次大規模篩查,兩星期內在沙田完成一個核酸測試實驗室嘅設備配置,面積過萬呎,可以大大提高本身嘅檢測容量。
能夠迅速設立新實驗室,除咗有合作夥伴,仲有母公司凱普生物科技支持,包括提供自主發明新冠試劑盒,以及即時運來自家研發嘅核酸提取儀,可以喺十八分鐘完成一個樣本自動提取,加快檢測時間。凱普生物(300369)呢間公司非常低調,雖然在深圳創業板上市,但其實「出生」於香港,創立係由香港大學一項名為「導流雜交」專利技術(Flow-through hybridization)嘅轉移開始,凱普英文名Hybribio都係咁嚟,港大全資擁有嘅港大科橋亦係公司股東之一。我參加母校百年紀念活動時,都見到刊物上提及呢項非常成功嘅科技轉移案例。

流動採樣車能靈活調配,在近期突發強制檢測中發揮特殊功能。
凱普創辦人管喬中曾經講過,香港市場規模細,因此公司除在香港營運分子病理檢驗中心外,同時在內地建立大型廠房和實驗室。不過,香港喺公司嘅角色始終非常重要。由於香港質檢嚴謹,並由專業團隊帶領,嚴格按照國際管理和質檢制度,因此令公司全國設施都有香港學術界DNA。而一次新冠疫情,見到管喬中即時決定加入本地檢測戰線,開始時甚至冇計算成本是否能收回,可見佢對公司「原產地」嘅感情。
最近多幢大廈甚至小區要強制檢測,除咗社區檢測中心之外,我亦見到多個臨時採樣站,以及可更靈活調配嘅流動採樣車。新聞上見到車上有HKMPDC標誌,原來都係呢間公司提供服務。檢測用車在外國都有見到,因為外國人口較分散,本來我覺得喺香港採樣站已經算係方便,但今次見到圍封地區內確實難以即時設立採樣站,採樣車就能夠發揮特殊功能。而且在車上採樣較整潔衞生,亦設有廢物箱收集防護衣等已用物資,希望日後有更多採樣車投入服務。
我在港大時本科係化學,最近見到檢測和疫苗資訊提及大量化學名詞,都勾起幾十年前在實驗室嘅情境。期望有機會同管兄見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