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問題
抗藥性是治療腫瘤永恆存在的難題。
十六年前,針對性的EGFR口服標靶藥物(EGFR TKI)面世後,腫瘤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病人很快對藥物產生反應,但一段時間後又出現抗藥性。其後研發現EGFR基因之T790M進一步突變是腫瘤對EGFR TKI出現抗藥性的最常見原因,與六成抗藥性個案有關;MET基因擴增(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gene amplification,即間充質上皮轉化因子基因擴增)則導致一成半至兩成抗藥性;其他原因還包括細胞形態改變成為小細胞肺癌等。
醫學界一直希望找出對付MET現象的治療方案,最近發現利用分子指標,就腫瘤MET基因之各類錯位變異分組,使用針對性治療以提升效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於二○二○年中批准一種標靶藥物Capmatinib,可用於帶有MET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研究結果發現當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腫瘤帶有MET外顯子十四跳躍突變(MET exon14 skipping mutation),剛診斷而未展開任何治療前使用Capmatinib,其有效率及有效期中位數分別為百分之六十八及十二點六個月,相比曾接受其他治療後使用Capmatinib的病人的百分之四十一及九點七個月為佳。此藥的副作用亦相對少和輕微,包括手腳腫脹、暈眩、疲累、食慾較差等。其他研究更顯示,因MET基因擴增而對EGFR TKI出現抗藥性的肺癌病人,使用Capmatinib加上第一代EGFR TKI可令兩成半至四成半病人重新對EGFR TKI治療有反應。

這最新成果為肺癌患者談伯帶來更多治療選擇。六年前,他診斷時已有肺和骨轉移,由於腫瘤帶有EGFR基因突變,能使用針對性的第一代EGFR TKI,療效良好,維持一年半後卻出現抗藥性,於是轉用剛好面世的第三代EGFR TKI。當時檢測發現他的腫瘤出現T790M基因突變,是導致第一代藥物出現抗藥性之原因。他使用了第三代TKI藥物兩年後,再次出現抗藥性,化驗發現腫瘤帶有MET基因擴增,但當時沒有針對性治療方案,所以轉用化療加抗血管增生的標靶藥物,幸而療效良好,副作用相對少,最近化療療程之間更可相隔四周。
腫瘤科醫生知道談伯一直想用針對性的標靶藥物來對付腫瘤。最近覆診,他告訴談伯美國當局已批准一種藥物,可對付MET外顯子十四跳躍突變的腫瘤,初步證據亦顯示此藥配合EGFR TKI同時使用,對EGFR基因突變但同時帶有MET基因擴增之肺癌療效理想。雖然此藥暫時尚未在本港註冊,但有需要病人可申請特別批准使用,故建議談伯可認真考慮嘗試,用更針對問題核心的方法來治理腫瘤。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