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孩健康有頻率 解構生物共振治療
毛孩患病時,家長會帶同牠們四出求醫,但有時候毛孩患上長期疾病或奇難雜症,獸醫能夠治療的效果有限,因此近年部分家長開始尋求其他治療方式,例如物理治療、自然療法,以及今期提及的「生物共振」治療,希望幫助毛孩改善健康,重拾生活質素。

茶茶患有罕有疾病令神經受損面臨癱瘓,獸醫亦束手無策,經生物共振治療後能夠自行進食和活動。
生物共振治療(bioresonance therapy)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德國科學家從生物研究中,發現人類每個器官都擁有不同的振動頻率,後來將其應用到醫學範疇,透過儀器發出合適的頻率,與人體的器官產生共振,從而可得知器官是否運作正常、找出身體毛病、以及治療的效果。
近年,生物共振治療開始應用到動物身上,在德國生物共振治療主要是幫助畜牧業,例如豬、牛和馬的飼養場,透過生物共振,幫助它們大規模檢查動物有沒有患病,以及作出治療。

Monica指出生物共振治療,是利用儀器的振動頻率與毛孩身體共振,從而得知器官是否運作正常。
摺耳貓 病痛多
生物共振治療屬自然療法之一,兩年前引入香港,並應用於治療人類及毛孩,香港摺耳貓病友會主席Doris,就有三位毛孩接受生物共振治療。
Doris二○一八年第一次接觸到生物共振治療,當時她八歲的毛孩Leia確診患上末期腸癌,無法進行手術切除腫瘤,Doris也不希望Leia承受化療的痛苦,藥石無靈之下她只好四處打聽新的治療方式,後來獸醫介紹生物共振治療,她決定為Leia一試。
她說:「當時Leia確診『絕症』,有任何治療方式我都會嘗試,後來得知生物共振治療,它無須打針和動刀,對Leia沒有侵入性,又與其他藥物沒有相衝,我認為一試無妨。」
Leia進行了生物共振治療數個月,Doris形容牠在治療過程中胃口變好,體重有稍為上升,整體健康和精神亦好轉,雖然不久後Leia還是無法戰勝病魔離世,但重點是治療能夠令Leia舒服地度過最後日子。
由於摺耳貓天生骨骼和關節容易患上遺傳病,加上牠們免疫系統較弱,容易患上併發症,自從Leia的經歷後,Doris決定直接買下一部生物共振儀器,方便毛孩們能夠在家中每天進行治療。
現時另一隻摺耳貓茶茶亦正接受生物共振治療,牠天生頸椎受損,去年年中突然病發,走路時無法平衡,又會無故倒下,最嚴重時更一度無法站立。
Doris說:「去年七月我帶同茶茶到神經專科獸醫求診,經磁力共振檢查後發現牠的腦部和脊椎內有十多顆水泡,壓着頸椎和脊椎附近的神經線,獸醫相信是因為牠無法排走多餘水分,導致水分異常積聚於腦內,令神經嚴重受損,是極為罕有的疾病。」
獸醫對茶茶的罕有疾病束手無策,只處方去水丸,希望水分自然排走;Doris亦決定為茶茶嘗試進行生物共振治療,同時亦接受針灸治療。
茶茶病情最嚴重時無法站立,也不能夠自行進食,體重只餘下二點一公斤,但經過一年多生物共振治療,茶茶現時能夠短時間站立和行走數步,亦重拾胃口,能夠自行進食,體重回升至二點四公斤。

生物共振治療儀器可以發射合適的振動頻率給毛孩。

Leia兩年前患上末期腸癌,生物共振治療幫助牠胃口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