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園繫香江‧監院隨筆 2020 年 12 月 15 日

李耀輝(義覺)道長

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

嗇色園之善書出版

善書,乃「勸善書」的簡稱,是規勸大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讀物。無論是儒、釋、道三教或民間信仰等,皆廣泛在民間流傳着善書,而明清兩代是善書出現的鼎盛時期。善書的內容包括儒家的忠孝仁義、佛教的因果報應、道教的積善成仙等觀念,也有不少由乩筆書寫的勸善文字,亦有各宗教的經文及淺釋,目的就是—「勸善」,與黃大仙師「普濟勸善」的精神同出一轍。
嗇色園宗教事務委員會近日籌備一本《善門日誦》,將本園常用的神明寶誥、黃大仙師十訓、及三教的代表經文輯錄成書,希望善信可以每日誦讀修持,時刻不忘善念。本人在《善門日誦》的序言提到,十分鼓勵大家廣印善書及普贈各界,希望可以廣結善緣,弘道闡教。善書一方面可以度己修身,一方面可以勸人以善,所以道教宮觀向來重視善書的普及和推廣。本園早於一九二四年,便曾刻印《驚迷夢》,當中輯錄了十九世紀末在廣州番禺大嶺村「普濟壇」各仙聖所乩示的訓語。一九九一年本園七十周年紀慶時便重新排版出版,成為研究香港黃大仙信俗的重要資料。

嗇色園過往印贈的善書。

 


本園在七十周年紀慶時印贈的另一部善書是《醒世要言》,乃二十世紀初南海西樵稔崗「普慶壇」的仙聖乩語,書中倡行仁義,親仁勸孝,集三教義理之大成,到今天仍很值得大家閱讀。一九六三年,本園又出版《三教明宗》,輯錄自二十年代開壇以來的仙聖乩語,內容以修心養性為主,封面更邀得時任孔教學院盧湘父院長題字。另外,現時坊間流通的《黃大仙真經》,今存最早的版本是一九一五年「普慶壇藏板」,這些善書同樣是香港黃大仙信俗文化的重要傳承。
要說中國的善書,其數量多如汗毛,最著名的包括:《太上感應篇》、《太微仙君功過格》、《文昌帝君陰騭文》、《玉曆寶鈔》、《了凡四訓》等,當中以道教善書《太上感應篇》最為普及。《太上感應篇》是太上老君傳授的經文,第一句便指出了要旨:「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的善惡,神明皆感知,並相應給人以禍福。此書歷來深得三教尊崇,民國初年佛教高僧印光大師曾在《太上感應篇直講.序》曰:「太上感應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禍淫之至理,發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之議論」。讚揚此書直陳因果報應之事,何者為善,何者為惡,使人一目了然。
善書貴乎流通,才能勸世化人,歷來不少善人或自己募捐,或透過道觀、善堂等編印善書,被視為一種功德善行。尤其在清代,善人、善堂、善書三者是相互關連的社會現象。隨着善書流布,修善成為中國人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善」的觀念深入民心。善信在家修持,因善書而起善心,在生活中作道德實踐及力行善事,並把行善風氣推而廣之,即所謂「與人同善」及「善與人同」。時至今天,「勸善」除了透過「善書」,更可透過網站、影畫等多元途徑推廣;本園網頁的「文化委員會.文化典籍」欄目便收錄了部分相關黃大仙師的善書,歡迎大家登入閱覽。(網址:www.siksikyuen.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