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重用口罩有助環保
11月20日食衞局宣佈加強防疫措施對抗第四波,飯盒和口罩都要持續使用了!估計一年香港已用20億個口罩!為了自我防護和環保,視乎場合,我們可以選用適合自己的可重用口罩。如到醫院或老人護理中心等高危地區(不過現時都不准探望醫院病人),應該佩戴合規格的醫療用途即棄口罩。若有安全的社交距離,常用酒精潔手液消毒雙手,習慣不摸面,那麼擁有較高抗菌效能的可重用口罩,在風險較低,疫情較緩和的情況下,可能已足以應付大部份情況。例如:在社區附近購物、出席聚會、一般社交場合,甚至上班及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等,不是高危的活動,市民可以靈活使用不同種類口罩。即棄口罩並非必要,市場上亦應有充足的適合兒童佩戴的(不論即棄或可重用)口罩。
根據現時衞生防護中心指引,在醫院及高危場合佩戴合規格的外科口罩,但在其他不是高危的地點和活動,是可以用可重用口罩。政府當局應大力加強公眾教育,讓市民瞭解可重用口罩的防疫用途,並檢視現時市場上可重用口罩的防護規格,列出規格指引。讓保護環境的要求,融合抗疫需要,制定使用可重用口罩的指引。我們應減少以即棄口罩作為贈品或禮物。現時,不少社福機構或企業,會派發即棄口罩,作為慈善或商業用途;其實可改為派發高規格的可重用口罩,不但有助鼓勵市民環保使用口罩,還能從源頭減少即棄口罩的使用量。雖則可重用口罩不可能完全取代即棄口罩,但政府應研究及借鏡外國企業,利用廢棄口罩回收再造的經驗,既可推動口罩回收再造技術創新及產業發展,亦可避免廢棄口罩送進堆填區、減少破壞環境。
筆者建議消費者委員會應作客觀評估,可重用口罩和即棄外科口罩的功效。通過認證,共用的標準,例如:過濾浮粒、病菌、病毒(PFE、BFE、VFE)的功能(filtration efficiency)、隔水功能(water resistance and repellance)、可燃性(flammability)、透氣性(breathability)等,大家便可以科學化地選用有效又環保的口罩。
若可重用口罩的PFE、BFE、VFE都超過95%,是否可以作醫療用途?政府更可資助香港廠家製造環保的可重用口罩,以及回收口罩的廢物改造工業。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