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限輪迴
最近看了一位自內地回港需要隔離十四天的網紅的一段視頻,力數本地抗疫防疫不到位。她說,旅客需要住酒店,但是沒有指定酒店,這些高風險人士就有可能和正在Staycation的人混和在一起,而像她有家可歸的就帶着監察手帶留在家裏自我隔離。不過他說基本上行動自如,和家人共處同一空間,洗手間共用,抗疫功效等於零。況且,他是搭了三種不同的交通工具,經過三小時才回到家,中途和很多途人擦身而過……
很不幸,種種紕漏,令香港疫情「昂然」進入第四波,確診個案以倍數上升,社會再一次進入限聚、互不往來的輪迴;是很慘,非常慘,各行各業本來希望年尾能做少少生意,看來這卑微的願望又要告吹,而新加坡和香港的旅遊泡泡,就變咗泡沫。
社會百業靠穩定的環境才能各自靠自己方式生存,可是如今看旅遊業沒有了,零售業水深火熱,餐飲業茍延殘喘,還有運動教練、跳舞老師、化妝師等自僱人士、這些行業的生計都因為限聚令而大受影響。

有人說,香港疫情死唔斷氣,是政府應該推的不敢大力推,例如強制檢測措施、安心出門APP等,那位網紅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再嚴實的規距,碰上老子要違反,確實無辦法;例如早前便有戴着手帶的人被拍到隨意落街吃飯,這次第四波,就傳出是因為有人違規探望正在被隔離的親人,或者搞大型餐敘,這些置社會公共健康於不顧的自私行為,卻是因為監管寬鬆而都一一走漏了。
香港社會指責文化很強,政府在抗疫政策上不夠進取,有可能是想得太多,怕動輒得究。可是這種心理碰上非常時期,便難以控制成果。感染個案無法清零,亦時好時壞,結果全個社會都在陪着受罪,經濟活動停擺,親人無法團聚,紅白二事都唔使旨意做,看着電視上政府一直在說的一句:「未來兩星期至關重要」你真以為兩星期會好轉,點知兩星期後又兩星期,兩星期後又再兩星期,至今差不多一年了,這些日子還要再捱多久?去到這階段,假如靠市民自律無法做到的話,政府政策是否仍然堅持過往的一套?